尔侬迎新送旧,似君侯、清约更谁欤。
刘克庄〔宋代〕《木兰花慢·郡人元未识》
郡人元未识,新太守、定何如。待说向诸贤,西桥人物,个个清臞。相将下车许久,但凝香之乐一些无。残漏几筹视事,浓油一盏观书。旁人徒见两轮朱。玉色未尝腴。有无穷阴骘,三农衣食,万衲钟鱼。尔侬迎新送旧,似君侯、清约更谁欤。欲举一杯寿酒,却愁破费兵厨。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尔 ( 爾 ) ěr
尔 [ ěr ]
- 你,你的:~父。~辈。~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曹(你们这些人)。~虞我诈。
- 如此:偶~。不过~~。
- 那,其(指时间):~时。~后。
- 而已,罢了(亦作“耳”):“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 词尾,相当于“地”、“然”:卓~。率~(轻易地)。
侬 ( 儂 ) nóng
侬 [ nóng ]
- 方言,你。
- 我(多见于旧诗文)。
- 姓。
迎新 yíng xīn
(1).迎接新年、新春。 汉 王充 《论衡·解除》:“故岁终事毕,驱逐疫鬼,因以送陈、迎新、内吉也。” 唐 韦元旦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 灞 涘 长安 恒近日, 殷 正腊月早迎新。”
(2). 宋 时迎中秋的一种活动。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八月》:“中秋前,诸酒库中申明点检所,择日排办迎新,帅府率本州军伍及九县场巡尉军卒,并节制殿步两司军马,往 蒲桥 教场教閲,都人观覩,尤盛於春季也。”
(3).指迎娶新人。 清 叶梦珠 《阅世编·礼乐》:“婚礼隆杀,以予所见,大概如常,独迎新綵轿日异。”
(4).欢迎新来的人。如:开学第一天,学校举办迎新晚会。 ——《漢語大詞典》
(2). 宋 时迎中秋的一种活动。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八月》:“中秋前,诸酒库中申明点检所,择日排办迎新,帅府率本州军伍及九县场巡尉军卒,并节制殿步两司军马,往 蒲桥 教场教閲,都人观覩,尤盛於春季也。”
(3).指迎娶新人。 清 叶梦珠 《阅世编·礼乐》:“婚礼隆杀,以予所见,大概如常,独迎新綵轿日异。”
(4).欢迎新来的人。如:开学第一天,学校举办迎新晚会。 ——《漢語大詞典》
送 sòng《國語辭典》
送 [ sòng ]
動- 遣去。《說文解字·辵部》:「送,遣也。」宋·文天祥〈正氣歌〉:「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
- 陪伴著走。如:「護送」、「送小弟弟回家」、「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唐·杜甫〈兵車行〉:「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 告別。如:「送別」、「送舊迎新」、「送行」。
- 贈給。如:「贈送」、「他送我一本書。」
- 輸運。如:「送貨」、「送信」、「運送」。
- 供應。如:「送水」、「送電」。
- 傳遞。如:「送秋波」。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七:「去影忽不見,回風送天聲。」
- 犧牲。如:「送死」、「送命」。元·關漢卿《拜月亭·第三折》:「您哥哥暑濕風寒縱較些,多被那煩惱憂愁上送了也。」
旧 ( 舊 ) jiù
旧 [ jiù ]
- 过时的,与“新”相对:~式。~俗。
- 东西因经过长时间而变了样子:~衣服。~书。
- 原先曾有过的,过去很长时间的:~居。~友。
- 有交情,有交情的人:故~(指老朋友)。念~(怀念旧日情谊)。
似 sì/shì《國語辭典》
似 [ sì ]
动- 相像、相类。如:「相似」、「类似」。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继嗣。如:「似嗣」。《诗经·小雅·斯干》:「无相犹矣,似续妣祖。」汉·毛亨·传:「似,嗣。」
- 奉赠、给予。唐·贾岛〈剑客〉诗:「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宋·欧阳修〈紫石屏歌〉:「呼工画石持寄似,幸子留意其无谦。」
- 好像。如:「似乎」、「似有不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伏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 表示比较、差等之词。如:「一个高似一个」、「一天好似一天」。宋·贺铸〈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词:「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君侯 jūn hóu
(1). 秦 汉 时称列侯而为丞相者。《战国策·秦策五》:“少庶子 甘罗 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此君侯指 吕不韦 , 不韦 封 文信侯 ,为 秦 相。《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廷尉责曰:‘君侯欲反邪?’”
(2). 汉 以后,用为对达官贵人的敬称。 三国 魏 曹丕 《与锺大理书》:“近日 南阳 宗惠叔 ,称君侯昔有美玦,闻之惊喜。”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於君侯。” 宋 姜夔 《鹧鸪天》词:“曾共君侯歷聘来,去年今日踏莓苔。”《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多感君侯惓惓垂问,某有心事,今不敢隐。”按,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君侯》:“ 卫宏 《汉官旧仪》:列侯为丞相相国者号君侯。”又云:“丞相之刺史及侍御史皆称卿,不得言君。盖其时丞相称君,而以列侯为之,故兼称君侯也。按:丞相称君,本沿 战国 之制: 田文 相 齐 封 孟尝君 , 苏秦 相 赵 封 武安君 是也。至如 谢万 谓 王述 曰‘人言君侯痴,君侯信自痴’, 李白 与 韩荆州 书,亦曰君侯,此则非列侯为相者。盖自 汉 以来,君侯为贵重之称,故口语相沿,凡称达官贵人皆为君侯耳。” ——《漢語大詞典》
(2). 汉 以后,用为对达官贵人的敬称。 三国 魏 曹丕 《与锺大理书》:“近日 南阳 宗惠叔 ,称君侯昔有美玦,闻之惊喜。”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於君侯。” 宋 姜夔 《鹧鸪天》词:“曾共君侯歷聘来,去年今日踏莓苔。”《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多感君侯惓惓垂问,某有心事,今不敢隐。”按,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君侯》:“ 卫宏 《汉官旧仪》:列侯为丞相相国者号君侯。”又云:“丞相之刺史及侍御史皆称卿,不得言君。盖其时丞相称君,而以列侯为之,故兼称君侯也。按:丞相称君,本沿 战国 之制: 田文 相 齐 封 孟尝君 , 苏秦 相 赵 封 武安君 是也。至如 谢万 谓 王述 曰‘人言君侯痴,君侯信自痴’, 李白 与 韩荆州 书,亦曰君侯,此则非列侯为相者。盖自 汉 以来,君侯为贵重之称,故口语相沿,凡称达官贵人皆为君侯耳。” ——《漢語大詞典》
清约(清約)qīng yuē
(1).清廉节俭。《后汉书·祭肜传》:“ 肜 在 辽东 几三十年,衣无兼副。 显宗 既嘉其功,又美 肜 清约。”《世说新语·赏誉》“亦名士之高操者” 刘孝标 注引《故之别传》:“ 胡之 治身清约,以风操自居。” 宋 陆游 《朝奉大夫直秘阁张公墓志铭》:“比右史奉公丧归,至无屋可庐,其清约如此。”
(2).清静自守。《东观汉记·马廖传》:“ 马廖 少习《易经》,清约沉静。”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七》:“ 伏氏 世以经学清约,相承东州,号曰 伏不鬭 。”《世说新语·德行》“泊清溪渚” 刘孝标 注引《中兴书》:“ 镇 清约寡欲,所在有异绩。” 宋 曾巩 《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公为人谨畏清约,与人交淡然,久而后知其篤也。”
(3).指政事清明简约。《后汉书·张敏传》:“﹝ 敏 ﹞清约不烦,用刑平正,有理能名。”《晋书·忠义传·王育》:“﹝ 王浑 ﹞为政清约,宿盗逃奔他郡。”《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六年》:“法忌烦苛,治贵清约。”
(4).简要;精要。 宋 曾巩 《〈鲍溶诗集目录〉序》:“ 溶 诗尤清约谨严,而违理者少,亦近世之能言者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四章第一节:“ 司马昭 集 羊祜 、 杜预 等名儒重臣十四人,删改《魏律》,去其苛秽,存其清约,订定新律二十篇,六百二十条,二万七千六百馀字。” ——《漢語大詞典》
(2).清静自守。《东观汉记·马廖传》:“ 马廖 少习《易经》,清约沉静。”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七》:“ 伏氏 世以经学清约,相承东州,号曰 伏不鬭 。”《世说新语·德行》“泊清溪渚” 刘孝标 注引《中兴书》:“ 镇 清约寡欲,所在有异绩。” 宋 曾巩 《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公为人谨畏清约,与人交淡然,久而后知其篤也。”
(3).指政事清明简约。《后汉书·张敏传》:“﹝ 敏 ﹞清约不烦,用刑平正,有理能名。”《晋书·忠义传·王育》:“﹝ 王浑 ﹞为政清约,宿盗逃奔他郡。”《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六年》:“法忌烦苛,治贵清约。”
(4).简要;精要。 宋 曾巩 《〈鲍溶诗集目录〉序》:“ 溶 诗尤清约谨严,而违理者少,亦近世之能言者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四章第一节:“ 司马昭 集 羊祜 、 杜预 等名儒重臣十四人,删改《魏律》,去其苛秽,存其清约,订定新律二十篇,六百二十条,二万七千六百馀字。” ——《漢語大詞典》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动-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副-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动-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谁欤(谁欤)
苏轼观棋诗谁欤棋者户外屦二 ——《分类字锦》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