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贪出世,亦典了西湖。

刘克庄宋代〕《□□长老住宁国光孝寺并题雪矶三绝

占断一房居,矶边足钓徒。
如何贪出世,亦典了西湖。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如何出世西湖

如何 rú hé
(1).怎样。《书·尧典》:“帝曰:‘俞,予闻,如何?’” 宋 苏轼 《赠包安静先生》诗之二:“ 建 茶三十斤,不审味如何。” 明 唐顺之 《游塘侯巡公》诗:“ 禰生 狂态復如何?一刺怀中半灭磨。” 刘大白 《割麦插禾》诗:“插禾虽多,割禾如何?”
(2).奈何。怎么办。《诗·秦风·晨风》:“如何如何,忘我实多。”《汉书·霍光传》:“ 光 曰:‘ 昌邑王 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 唐 白居易 《上阳白发人》诗:“ 上阳 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3).奈何。对付,处置。《易·小过》:“‘飞鸟以凶’,不可如何也。” 高亨 注:“不可如何,无可奈何。” 郭沫若 《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母亲要这样教我们,当然不是我们主观上所能如何的事。”
(4).奈何。亦指对付、处置的办法。《汉书·曹参传》:“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患之,无如何,乃请 参 游后园。”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 阮惠 自为 泰德王 , 郑栋 自为 郑靖王 ,两竝抗, 黎王 无如何也。”
(5).怎么;为什么。《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 唐 韩愈 《宿龙宫滩》诗:“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 宋 欧阳修 《荷叶》诗:“如何江上思,偏动 越 人悲?”
(6).表反诘。犹言那又是什么。《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夫鼠昼伏夜动,不穴於寝庙,畏人故也。今君闻 晋 之乱而后作焉。寧将事之,非鼠如何?”《公羊传·宣公六年》:“尔为仁为义,人弑尔君,而復国不讨贼,此非弑君如何?”
(7).传说中的树名。《神异经·南方经》:“南方大荒有树焉,名曰如何,三百岁作华,九百岁作实……金刀剖之则酸,籚刀剖之则辛。”《太平御览》卷九六一引 晋 顾恺之 《启蒙记》:“如何随刀而改味。”  ——《漢語大詞典》
贪 ( 貪 ) tān
贪 [ tān ]
     ◎ 求多,不知足:~玩。~杯(过分好喝酒)。~婪。~污(利用职权非法地取得财物)。~恋(十分留恋)。~心。~图。~财。~求。~权。~欲。~得无厌。~赃枉法。
出世 chū shì
(1).出生;产生。 晋 王嘉 《拾遗记·蓬莱山》:“有大螺,名躶步……明王出世,则浮于海际焉。” 宋 陈师道 《谢寇十一惠端砚》诗:“诸天散花百神喜,知有圣人当出世。”《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张文贵传上》:“便是 西施 重出世,好如 妲己 再还魂。” 巴金 《关于〈海的梦〉》:“ 索非 的第二个孩子快要出世,为了方便,他们全家搬到 提篮桥 开明书店 附近去了。” 毛泽东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五:“旧制度要灭亡,新制度要出世了。”
(2).超脱人世。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考之内教,纵使得仙,终当有死,不能出世。” 宋 苏轼 《书黄鲁直李氏传后》:“无所厌离,何从出世?无所欣慕,何从入道?”《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近来我的主意把我自己分做两个人:一个叫做住世的 逸云 ……又一个我呢,叫做出世的 逸云 。”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我这次‘去国’的意义,差不多同‘出世’一样。”
(3).指出家。 唐 皇甫曾 《秋夕寄怀契上人》诗:“真僧出世心无事,静夜名香手自焚。”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诟奸》:“丞相是当朝黄阁,小尼是出世緇衣,实是未同,难以相见。” 清 周亮工 《题与然大师画册前》:“公素精绘事,闻出世后,尚时时点染数峰以自适。”
(4).到人世间。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任中宣梦水神持镜》:“此镜乃水府至寳,出世有期,今当归我矣。”《西游补》第三回:“不若仍求佛祖再压他在 五行山 下,还要替佛祖讲过,以后决不可再放他出世。”
(5).谓出仕做官;立身成名。 唐 李白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诗:“浪迹未出世,空名动京师。”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公子与 刘 为世交,又属至戚,每当晤时,夜以继日,所讲论非忠义大节,即出世大道。” 鲁迅 《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在 中国 ,小说不算文学,做小说的也决不能称为文学家,所以并没有人想在这一条道路上出世。”
(6).犹问世。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宾退杂识》:“《玉版十三行》,至 明 末国初,始行出世,相传篙师得之江中,有 宣和 印,自是 宋 时藏物,犹 潁井 之弃《兰亭》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白莽作〈孩儿塔〉序》:“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 巴金 《“遵命文学”》:“我的作品出世以来挨的骂可谓多矣,尤其是在一九六六年以后,好象是因为我参加了亚非作家紧急会议,有人生怕我挤进亚非作家的行列,特地来个摘帽运动似的。”
(7).超出世人。 唐 卢纶 《和张仆射塞下曲》:“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唐 陈鸿 《长恨歌传》:“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於世。”《武王伐纣平话》卷上:“王曰:‘朕因 姜皇后 行香到此,寡人见卿容貌妖嬈,出世无比,展转思念。’”
(8).高出世间。 毛泽东 《念奴娇·昆介》词:“横空出世,莽 昆仑 ,閲尽人间春色。”
(9).犹出动。 沙汀 《丁跛公》:“他得隔一天上一次城,缴掉那些零碎收来的粮款,因为时候已经是土匪出世的季节了。”  ——《漢語大詞典》
亦 yì《國語辭典》

亦 [ yì ]

  1. 相當於「也」、「也是」。如:「人云亦云」。《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2. 相當於「又」。《左傳·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一:「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3. 只是、不過。《戰國策·齊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唐·杜甫〈蒹葭〉詩:「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4. 已經。《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唐·杜甫〈獨立〉詩:「草露亦多濕,蛛絲亦未收。」
  1. 雖然。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宋·歐陽修〈玉樓春·蝶飛芳草花飛路〉詞:「紅蓮綠芰亦芳菲,不奈金風兼玉露。」
  1. 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1.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典 diǎn《國語辭典》

典 [ diǎn ]

  1. 五帝時的書,指重要的文獻、簡冊。《左傳·昭公十二年》:「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2. 國家的常法。《周禮·天官·大宰》:「大宰之職,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
  3. 可作為依據或模範的書。如:「字典」、「引經據典」。
  4. 可遵守的法度、準則。《文選·劉琨·勸進表》:「中興之兆,圖讖垂典,自京畿隕喪,九服崩離,天下囂然,無所歸懷。」
  5. 典禮、儀式。如:「慶典」、「大典」、「盛典」。
  6. 前代的故事、制度、文物。如:「用典」、「數典忘祖」。
  7. 姓。如三國時魏國有典韋。
  1. 掌管、治理。如:「典試」、「典獄」。《三國志·卷六二·吳書·是儀傳》:「到見親任,專典機密。」
  2. 以物品質押貸款。如:「典當」。唐·杜甫〈曲江〉詩二首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
  1. 文雅、雅緻。如:「典雅」。南朝梁·蕭統〈答玄圃園講誦啟令〉:「辭典文豔。」
了 liǎo/le《國語辭典》

了 [ liǎo ]

  1. 明白、懂得。如:「一目了然」。宋·陸游〈醉歌〉:「心雖了是非,口不給唯諾。」
  2. 完畢、結束。如:「不了了之」、「責任未了」。《老殘遊記·第一九回》:「今日大案已了,我明日一早進城銷差去了。」
  1. 完全。與否定語「不」、「無」等連用。有「一點也不……」的意思。如:「了無新意」、「了無生趣」。
  2. 與「得」、「不」等連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如:「辦得了」、「寫不了」。
  1. 聰明、慧黠。如:「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了 [ le ]

  1. 置於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結束。如:「到了」、「天黑了」、「吃了再走」。宋·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詞:「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2. 置於句末或句中停頓處。表示不耐煩、勸止等意思。如:「走了,還談這些幹什麼?」、「別哭了,事情會好轉的。」、「好了,吵了一天還不夠!」
西湖 xī hú
湖名。我国以“西湖”名者甚多,多以其在某地之西为义。(1)在 浙江 杭州 城西。 汉 时称 明圣湖 、 唐 后始称 西湖 ,为我国著名游览胜地。有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等十处胜景。 宋 欧阳修 《采桑子》词:“轻舟短棹 西湖 好,緑水逶迤。”参阅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西湖》。(2)在 广东省 惠州市 西,又名 丰湖 。 宋 杨万里 《惠州丰湖亦名西湖》诗:“三处 西湖 一色秋, 钱塘 潁水 更 罗浮 。”(3)在 河南省 许昌县 城外。 金 元好问 《约严侯泛舟》诗:“风物当年小 洞庭 , 西湖 此日展江亭。”(4)在 福建省 福州市 市区西。有 开化寺 、 宛在堂 、 桂斋 ( 林则徐 读书处)等胜迹。(5)在 安徽省 阜阳县 西北。 唐 许浑 《颍州从事西湖亭饯》诗:“ 西湖 清讌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