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双燕(双燕)
南北朝 鲍照 咏双燕诗二首 其一 双燕戏云崖,羽翰始差池。
南北朝 萧子显 燕歌行 桐生井底叶交枝。今看无端双燕离。
隋 无名氏 杨白花 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帏翠被郁金香。
唐 崔湜 同李员外春闺 捲帘双燕入,披幌百花惊。
唐 李白 琴曲歌辞 双燕离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唐 权德舆 杂言和常州李员外副使春日戏题十首 其三 檐前晓色惊双燕,户外春风舞百花。
唐 鲍溶 秋怀五首 其四 双燕不巢树,浮萍不出山。
唐 欧阳澥 咏燕上主司郑愚 翩翩双燕画堂开,送古迎今几万回。
宋 陆游 偶作夜雨诗明日读而自笑别赋一首 残蝉不断知秋近,双燕归来伴昼长。
宋 戴复古 萍乡客舍 檐楹双燕语,风雨百花残。
金 李俊民 卜居 惭愧画梁双燕子,笑人今日又天涯。
金 赵秉文 燕 不识无情双燕子,南来北去为谁忙。 ——《骈字类编》
南北朝 萧子显 燕歌行 桐生井底叶交枝。今看无端双燕离。
隋 无名氏 杨白花 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帏翠被郁金香。
唐 崔湜 同李员外春闺 捲帘双燕入,披幌百花惊。
唐 李白 琴曲歌辞 双燕离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唐 权德舆 杂言和常州李员外副使春日戏题十首 其三 檐前晓色惊双燕,户外春风舞百花。
唐 鲍溶 秋怀五首 其四 双燕不巢树,浮萍不出山。
唐 欧阳澥 咏燕上主司郑愚 翩翩双燕画堂开,送古迎今几万回。
宋 陆游 偶作夜雨诗明日读而自笑别赋一首 残蝉不断知秋近,双燕归来伴昼长。
宋 戴复古 萍乡客舍 檐楹双燕语,风雨百花残。
金 李俊民 卜居 惭愧画梁双燕子,笑人今日又天涯。
金 赵秉文 燕 不识无情双燕子,南来北去为谁忙。 ——《骈字类编》
引 yǐn《國語辭典》
引 [ yǐn ]
动- 开弓。《庄子·田子方》:「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孟子·尽心上》:「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 拉。《韩非子·人主》:「夫马之所以能任重引车致远道者,以筋力也。」《聊斋志异·卷一·尸变》:「客大惧,恐将及己,潜引被覆首,闭息忍咽以听之。」
- 伸长、延长。《左传·成公十三年》:「我君景公,引领西望。」唐·韩愈〈进学解〉:「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 领导、带领。《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红楼梦·第一回》:「适因小女啼哭,引他出来作耍。」
- 招致、招惹。如:「抛砖引玉」。唐·白居易〈初授秘监并赐金紫闲吟小酌偶写所怀〉诗:「酒引眼前兴,诗留身后名。」清·洪升《长生殿·第三八出》:「无端唱出兴亡恨,引得傍人也泪流。」
- 推荐、选拔。《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王莽国师刘歆引嚣为士。」唐·钱起〈乐游原晴望上中书李侍郎〉诗:「遥想青云丞相府,何时开合引书生。」
- 援用。汉·何休〈公羊传解诂序〉:「援引他经,失其句读。」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虽引古事,而莫取旧辞。」
- 退避、退出。《礼记·玉藻》:「侍坐则必退席,不退,则必引而去君之党。」宋·苏轼〈与辩才禅师〉诗:「得此闲郡,虽未能超然远引,亦退老之渐也。」
- 承受。《新唐书·卷八○·太宗诸子传·庶人佑传》:「诚能饬躬引咎,万纪请入朝言之,上意宜解。」《三国演义·第九九回》:「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
- 量词。计算长度的单位。公制一引等于一百公尺。也称为「公引」。
- 纸币。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胡子远之父,唐安人,家饶财,常委仆权钱,得钱引五千缗,皆伪也。」
- 通行证。如:「路引」。《西游记·第五四回》:「请投馆驿注名上簿,待下官执名奏驾,验引放行。」《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见了大尹,给引还乡。」
- 拉柩车的绳索。《礼记·檀弓下》:「吊于葬者必执引,若从柩及圹皆执绋。」
- 文体名。相当于「序」,而较序短。唐·王勃〈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苏东坡祖名字,故为人作序皆用叙序,又以未安,遂改作引。」
- 一种乐府诗体。如:「思归引」、「箜篌引」。唐·元稹〈乐府古题序〉:「赋、颂、引、谣、……、词、调,皆诗人六义之余,而作者之旨。」
雏 ( 雛 ) chú
雏 [ chú ]
- ◎ 幼小的鸟,生下不久的:~鸡。~燕。~儿。~凤。~形。
急 jí《國語辭典》
急 [ jí ]
形- 没耐心、暴躁的。如:「急性子」、「急得要命」。《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
- 不能等、亟待解决的。如:「急事」、「急件」、「急邮」。
- 快而猛烈。如:「急病」、「急流勇退」。宋·王禹偁〈黄冈竹楼记〉:「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 因想把事情尽速完成而激动。如:「为这事我都急昏了。」、「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 令人著急。如:「考试铃都响了,还不见他人,真急人!」
- 忙于解决他人之事或困难。如:「急公好义」、「急人之难」。
- 迅速的。如:「急转弯」。《战国策·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项羽急击秦军。」
- 困难、严重的事。如:「告急」、「救急」。《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相将(相將)xiāng jiāng
(1).相偕,相共。 汉 王符 《潜夫论·救边》:“相将诣闕,谐辞礼谢。” 宋 王安石 《次韵答平甫》:“物物此时皆可赋,悔予千里不相将。”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五:“ 大文 、 乐华 这才重新记起赏月的事来,相将跑出书房去。”
(2).行将。 宋 周邦彦 《花犯·梅花》词:“相将见,脆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秦併六国平话》卷上:“ 张车 、 严仲子 往 齐 赵 求救,相将一旬餘日,并无音信。” ——《漢語大詞典》
(2).行将。 宋 周邦彦 《花犯·梅花》词:“相将见,脆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秦併六国平话》卷上:“ 张车 、 严仲子 往 齐 赵 求救,相将一旬餘日,并无音信。” ——《漢語大詞典》
辞 ( 辭 ) cí《國語辭典》
- 「辭 」的異體字。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代-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一)之讀音。
归 ( 歸 ) guī
归 [ guī ]
- 返回,回到本处:~国。~程。~侨。~宁(回娘家看望父母)。~省(xǐng )(回家探亲)。~真反璞。
- 还给:~还。物~原主。
- 趋向,去往:~附。众望所~。
-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并。~功。~咎。
- 由,属于:这事~我办。~属。
- 结局:~宿(sù)。
-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
-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宣其室家”。
- 自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