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今崇文教,君去勿落莫。

孙承恩明代〕《送张君分教华亭诗

良金须陶冶,美玉藉雕琢。二用苟弗良,不若矿与璞。

张君西江彦,赋性甚温朴。读书三十年,雄剑敛霜锷。

朅来贡明廷,奉檄专教铎。行食松江鲈,去听华亭鹤。

吾邦号多士,济济见荦卓。君行谅无恧,于道乃先觉。

皋比仰师模,披襟分唯诺。訚訚讲唐虞,肃肃陈礼乐。

案牍无俗劳,衣冠有真乐。虽乏官资崇,得免名号浊。

公相岂不贵,赋命有厚薄。势分何足言,食禄要无怍。

方今崇文教,君去勿落莫。明秋期奏功,得士当倍作。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方今崇文落莫

方今 fāng jīn
(1).当今;现时。《墨子·尚同中》:“方今之时,復古之民始生,未有正长之时。” 汉 晁错 《论贵粟疏》:“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 唐 卢纶 《和太常李主簿秋中山下别墅即事》:“《韶》乐方今奏,云林徒蔽亏。” 元 睢玄明 《耍孩儿·咏西湖》套曲:“看方今宇宙间,遍寰区为第一。”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一幕:“方今天下一统,更不好在这些地方来分彼此。”
(2).往时;当时。《文选·张衡〈南都赋〉》:“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 李善 注:“《汉书音义》曰:方,向也。谓 高祖 之时。” 刘良 注:“方今,犹向时也。” 高步瀛 《〈文选〉李注义疏》:“方今,犹言当时。”  ——《漢語大詞典》
崇文 chóng wén
(1).谓崇尚文治。《魏书·高祖纪下》:“国家虽崇文以怀九服,修武以寧八荒,然於习武之方,犹为未尽。” 唐 李皓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诗:“偃武 尧 风接,崇文 汉 道恢。”
(2).古代掌管文化的官职。《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协律、揔章之司,厚伦正俗;崇文、成均之职,导德齐礼。” 张铣 注:“崇文、成均,文学官也。”  ——《漢語大詞典》
教 jiào/jiāo《國語辭典》

教 [ jiào ]

  1. 训诲、诱导。如:「教导」、「教诲」。《孟子·离娄上》:「古者易子而教之。」
  2. 使、让。唐·金昌绪〈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宋·周邦彦〈玉楼春·当时携手〉词:「帐里不教春梦到。」
  1. 礼仪、规矩。《孟子·滕文公上》:「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礼记·王制》:「修其教,不易其俗。」
  2. 宗教的简称。如:「佛教」、「基督教」。
  3. 姓。如明代有教辅直。

教 [ jiāo ]

  1. 传授。如:「教唱」。《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唐·柳宗元〈六逆论〉:「教于后世,莫知其所以去就。」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1.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3.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4. 称谓:➊ ​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5. 姓。如明代有君助。
  1.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1.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2.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3.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4.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6.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7.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8.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1.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2. 姓。如汉代有去卑。
勿 wù《國語辭典》

勿 [ wù ]

  1. 不要、不可。表示禁止、劝阻。如:「请勿吸烟」。《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不。表示否定。《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落莫 luò mò
(1).文彩相连貌。《急就篇》卷二:“豹首落莫兔双鹤。” 颜师古 注:“豹首若今兽头锦,落莫谓文綵相连,又为兔及双鹤之形也。”
(2).冷落;菽蓼。 唐 韩愈 《送杨少尹序》:“不知 杨侯 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不落莫否?”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口碑·南吏部》:“国朝吏部之权俱在北曹,南曹殊落莫。” 清 侯方域 《书昌黎〈潮州谢上表〉后》:“盖士君子之自处,固有生死不难决絶,而落莫悲凉之际,反惝然不能自恃者。”
(3).落魄,潦倒。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宣古》:“竟薄命无印綬之誉,落莫自终。”《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传説 马德称 未死,落莫在京。”《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你是一时运限不好,如此落莫,再过几时,定时有个亨通的日子!”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