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头钟鼓遰相催,曙色当衙晓仗开。

薛逢唐代〕《宣政殿前陪位观册顺宗宪宗皇帝尊

楼头钟鼓遰相催,曙色当衙晓仗开。孔雀扇分香案出,衮龙衣动册函来。

金泥照耀传中旨,玉节从容引上台。盛礼永尊徽号毕,圣慈南面不胜哀。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楼头钟鼓曙色

楼头(樓頭)lóu tóu
(1).楼上。 唐 王昌龄 《青楼曲》之一:“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 建章 。”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 南游子。” 郭沫若 《前茅·暴虎辞》:“猛虎在圈中,成羣相聚处……楼头观者人如堵。”
(2). 宋 时对欺诈者的鄙称。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五》:“言人虚伪不检者曰楼头。盖 宋 时 何 家楼下多亡赖,以滥恶物欺人,其时有‘ 何 楼’之号。楼头者,盖 何 楼之恶魁也。”  ——《漢語大詞典》
钟鼓(鍾皷)zhōng gǔ
见“ 钟鼓 ”。  ——《漢語大詞典》
遰 dì《國語辭典》

遰 [ dì ]

  1. 去、前往。《说文解字·辵部》:「遰,去也。」《大戴礼记·夏小正》:「九月遰鸿鴈。」汉·戴德·传:「遰,往也。」清·李调元·注:「遰,去也。北来则曰乡,南去则曰遰。」
  1. 迢遰:高邈、深远。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洛水注》:「东北流迳云中坞,左上迢遰层峻,流烟半垂,缨带山阜,故埠受其名渠谷。」也作「迢递」。
  1. 依序、依次。唐·王维〈谢弟缙新授左散骑常侍状〉:「陛下均平布政,中外遰迁,尚录前劳,仍收旧齿,使备顾问。」通「递」。
相 xiāng/xiàng《國語辭典》

相 [ xiāng ]

  1. 彼此、交互,两方面都进行的。如:「互相」、「守望相助」、「两地相思」。《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2. 比较一下,合并著说两方面比较的结果。如:「相异」、「相像」、「相得益彰」、「旗鼓相当」。
  1. 由交互的意义演变为单方面的意义,表示动作是由一方对另一方进行。如:「有事相烦」、「实不相瞒」。《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
  1. 姓。如明代有相世芳。

相 [ xiàng ]

  1. 审视、察看。《说文解字·目部》:「相,省视也。」《左传·隐公十一年》:「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又见沈炼一表非俗,立住了脚,相了一回。」
  2. 占视、辨察,以断吉凶祸福。如:「相字」。《周礼·地官·大司徒》:「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
  3. 辅佐、帮助。如:「相夫教子」。《易经·泰卦·象曰》:「辅相天地之宜。」《书经·大诰》:「周公相成王。」
  4. 掌管、治理。《左传·昭公九年》:「陈水属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唐·柳宗元〈梓人传〉:「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5. 挑选、选择。《三国演义·第六五回》:「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1. 容貌、外形、模样。如:「长相」、「福相」、「吃相」、「窘相」、「穷酸相」。《西游记·第三五回》:「(孙行者)​现了本相。」
  2. 职官名:➊ ​ 百官之长,辅佐国君治理国政的人。如:「宰相」、「丞相」、「相国」。➋ ​ 古代典礼中,辅导行礼的人。如:「傧相」。《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3. 搀扶瞎子的人。《荀子·成相》:「人主无贤,如瞽无相。」
  4. 乐器名。似鼓,敲击以控制音乐节拍。《礼记·乐记》:「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汉·郑玄·注:「相,即拊也,亦以节乐。拊者以韦为表,装之以糠。糠,一 名相,因以名焉。」
催 cuī《國語辭典》

催 [ cuī ]

  1. 促使行动开始,或加速进行。如:「催生」、「时间到了,催他上车。」《文选·李密·陈情表》:「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曙色 shǔ sè
拂晓时的天色。 南朝 梁简文帝 《守东平中华门开》诗:“薄云初啟雨,曙色始成霞。”《太平广记》卷三○九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蒋琛》:“曙色既分,巨龟復延首於中流,顾眄 琛 而去。” 杨朔 《昨日的临汾》:“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湖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漢語大詞典》
当 ( 噹 當 ) dāng/dàng
当 [ dāng ]
  1. 充任,担任:充~。担(dān )~。~之无愧。
  2. 掌管,主持:~家。~权。~政。
  3. 正在那时候或那地方:~时。~代。~初。~今。~即(立即)。~年。~街。~院。
  4. 面对着:~面。~机立断。首~其冲。
  5. 相称,相配:旗鼓相~。~量(liáng)。
  6. 应该:应~。理~。老~益壮。
  7. 抵敌:万夫不~之勇。
  8. 判罪,意为处以相当的刑罚:该~何罪。
  9. 顶端,头:瓦~。
  10. 象声词,金属撞击的声音。
当 [ dàng ]
  1. 合宜:恰~。适~。妥~。
  2. 抵得上,等于:一个人~俩人用。
  3. 姑且作为:~做。长歌~哭。安步~车。
  4. 认为:我~你已经回家了。
  5. 在同一时间:~日。~年。~世。
  6. 吃亏,受骗:上~。
  7. 抵押:抵~。押~。典~(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dang •ㄉㄤ
  1. 后缀。龙潜庵 《宋元语词集释•题记》:“当,作为人称的附缀,如‘吾当’、‘卿当’、‘尔当’之类。”
衙 yá《國語辭典》

衙 [ yá ]

  1. 古代官吏办理公务的地方。如:「官衙」、「县衙」、「衙门」。《聊斋志异·卷一○·胭脂》:「鼓动衙开,巍然高坐。」
  2. 唐代天子处理政务的前殿。《旧唐书·卷一六·穆宗本纪》:「群臣始朝于宣政衙。」唐·元稹〈连昌宫词〉:「蛇出燕巢盘斗栱,菌生香案正当衙。」
  3. 依次排列成行的事物。宋·程垓〈乌夜啼·墙外雨肥梅子〉词:「春尽难凭燕语,日长惟有蜂衙。」明·高濂《玉簪记·第一四出》:「蜂衙蝶阵,闹嚷嚷也都只为著伤春。」
  4. 姓。如汉代有衙谨卿。

衙 [ yú ]

  1. 衙衙:列队行走的样子。《说文解字·行部》:「衙,衙衙,行貌。」清·段玉裁·注:「衙衙是行列之意。」《楚辞·宋玉·九辩》:「属雷师之阗阗兮,通飞廉之衙衙。」
晓 ( 曉 ) xiǎo
晓 [ xiǎo ]
  1. 天明:~市。拂~。破~。报~。
  2. 知道,懂得:~畅。~得。分~。
  3. 使人知道清楚:~示。~谕。
仗 zhàng《國語辭典》

仗 [ zhàng ]

  1. 兵器的总称。《新唐书·卷一三七·郭子仪传》:「大战,王师不利,委仗奔。」
  2. 战事、战争。如:「胜仗」、「败仗」、「打一场硬仗!」
  1. 凭借、依附。如:「仰仗」、「狗仗人势」。《汉书·卷四八·贾谊传》:「顾行而忘利,守节而仗义。」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你倚父兄,仗势欺人。」
  2. 握、拿、持。如:「仗旗」。《西游记·第四回》:「一个个执戟悬鞭,持刀仗剑。」
开 ( 開 ) kāi
开 [ kāi ]
  1.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启。~化。~诚布公。
  2. 分割:对~。三十二~本。
  3. 通,使通:~导。~窍。
  4. 使显露出来:~采(挖掘矿物)。~发。
  5. 扩大、发展:~扩。~拓。
  6. 发动或操纵:~动。~车。
  7. 起始:~始。~宗明义。
  8. 设置、建立:~创。~国。~设。
  9. 列举,写出:~单子。~发票。
  10. 支付:~销。~支。
  11. 沸腾,滚:~水。
  12. 举行:~运动会。
  13.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