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前鱼(前魚)qián yú
(1).《战国策·魏策四》:“ 魏王 与 龙阳君 共船而钓。 龙阳君 得十餘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鱼矣。今以臣之兇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蹇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后因以“前鱼”喻失宠而被遗弃的人。 南朝 齐 陆厥 《中山王孺子妾歌》:“ 子瑕 矫后驾, 安陵 泣前鱼。” 唐 郑锡 《玉阶怨》诗:“前鱼不解泣,共輦岂关羞。”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怕湘云渐阑,前鱼堪怨,初心还变。”
(2).比喻陈旧的事物。 梁启超 《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九章:“ 斯密氏 之学説,披靡西土者已百餘年,今且为前鱼矣。” ——《漢語大詞典》
(2).比喻陈旧的事物。 梁启超 《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九章:“ 斯密氏 之学説,披靡西土者已百餘年,今且为前鱼矣。” ——《漢語大詞典》
已去 yǐ qù
表示从现在起到将来的时间。“已”同“以”。可译成“以后”例如:从此已去。——唐·李朝威《柳毅传》 ——《漢語大詞典》
后 ( 後 ) hòu《國語辭典》
后 [ hòu ]
名- 君王。《詩經·商頌·玄鳥》:「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左傳·僖公三 十二年》:「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 諸侯。《書經·舜典》:「班瑞于群后。」唐·柳宗元〈封建論〉:「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設五等,邦群后。」
- 君王的嫡妻。如:「王后」、「皇后」。《漢書·卷五·景帝紀》:「朕親耕,后親桑,以奉宗廟粢盛祭服,為天下先。」清·陸次雲〈費宮人傳〉:「后自縊,袁貴妃亦自縊。帝拔劍刃嬪妃數人。」
- 姓。如春秋時齊國有孔子的弟子后處,漢代有后蒼。
- 時間上較晚的。與「先」、「前」相對。《禮記·大學》:「知止而后有定。」通「後」。
鱼 ( 魚 ) yú
鱼 [ yú ]
- 脊椎动物的一类,生活在水中,一般有鳞和鳍,用鳃呼吸,冷血:~虾。~虫。~网。~跃。~贯(像鱼游一样先后相续)。~雁(书信,信息)。~米乡。~尾纹。~目混珠。~质龙文(喻虚有其表)。
- 姓。
稀 xī《國語辭典》
稀 [ xī ]
形- 疏、不密。如:「地廣人稀」。《文選·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 少、不多。如:「稀罕」、「稀有動物」。唐·杜甫〈曲江〉詩二首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 不濃、不稠。如:「稀薄」、「稀飯」、「和稀泥」。宋·蘇軾〈次韻田國博部夫南京見寄二絕〉之二:「火冷餳稀杏粥稠,青裙縞袂餉田頭。」
- 隱約、不清楚。唐·韓愈〈山石〉詩:「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
- 很、甚。如:「稀爛」、「稀鬆平常」。《老殘遊記·第八回》:「我這隻腳還是稀軟稀軟,立不起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三回》:「那稀髒的,人家外國人的輪船肯裝麼?」
搔 sāo《國語辭典》
搔 [ sāo ]
动- 以指甲或器物轻轻抓括。如:「搔痒」、「搔爬」。唐·杜甫〈春望〉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扰乱、骚动。《淮南子·兵略》:「贪昧饕餮之人,残贼天下,万人搔动。」通「骚」。
白 bái《國語辭典》
白 [ bái ]
語音 名- 像雪或乳汁般素淨的顏色。
- 代表五行中金的顏色。如天地四方的西方、一年四季的秋、五臟的肺等。《說文解字·白部》:「白,西方色也。」
- 罰酒的杯子。也泛指一般酒杯。《漢書·卷一○○·敘傳上》:「及趙、李諸侍中皆引滿舉白,談笑大噱。」《文選·左思·吳都賦》:「飛觴舉白。」唐·李善·注:「白,罰爵名也。」
- 戲劇裡的對話。如:「道白」、「對白」。
- 姓。如唐代有白居易、白行簡,元代有白樸。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告訴。《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 在書信末署名下的敬語,用於平輩或晚輩。唐·韓愈〈答李翊書〉:「聊相為言之。愈白。」
- 晨光初發,天明。宋·蘇軾〈赤壁賦〉:「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 彰明、表明。如:「真相大白」、「含冤莫白」。
- 揭穿,專指戳穿謊言。元·王曄《桃花女·楔子》:「我周公在卦鋪裡面,你自喚他出來,白他謊,討他銀子去。」
- 表示輕視或不滿的動作。如:「白了他一眼。」
- 白色的。如:「白紙」、「白布」、「藍天白雲」。
- 潔淨的。如:「潔白」。
- 淺顯的。如:「白話」、「淺白」。
- 率直、誠實。如:「坦白」。
- 沒有添加任何東西的。如:「白飯」、「白開水」。
- 錯誤的。如:「寫白字」。
- 表示輕視或不滿的樣子。如:「白眼」。
- 以合法掩護非法,以正當掩護不法的。與「黑」相對。如:「白道」。
- 徒然。如:「白跑一趟」、「白來」、「白費」。《紅樓夢·第六○回》:「沒的惹人笑話自己獃,白給人做粗活。」
- 不付代價而得到好處。如:「白吃白喝」。
- 就是、完全、實在。《金瓶梅·第一一回》:「家中好不無人,只靠著我逐日出來供唱,……也要往宅裡看看姑娘,白不得個閒。」
白 [ bó ]
讀音- (一)之讀音。
官人 guān rén
(1).选取人才给以适当官职。《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 孙星衍 疏:“知人则能器使。”《左传·襄公十五年》:“君子谓:‘ 楚 于是乎能官人。官人,国之急也。能官人,则民无覦心。’”《晋书·郤詵传》:“古之官人,君责之於上,臣举之於下,得其人有赏,失其人有罚,安得不求贤乎!今之官者,父兄营之,亲戚助之,有人事则通,无人事则塞,安得不求爵乎!” 宋 曾巩 《徐禧给事中制》:“至於决狱、官人、条陈、法式之事,莫不当考察焉,其任可谓重矣。”
(2).做官的人;官吏。《左传·哀公三年》:“百官官备,府库慎守,官人肃给。”《荀子·强国》:“士大夫益爵,官人益秩,庶人益禄,是以为善者劝,为不善者沮。” 杨倞 注:“官人,群吏也。” 唐 陈子昂 《上蜀川安危事》:“ 蜀 中诸州百姓所以逃亡者,实缘官人贪暴,不奉国法。”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今之在任,四考即迁。官人知将秩满,必怀去就;百姓见有迁代,能无苟且?”
(3).指官府差役。《老残游记》第二十回:“幸亏 许大 身边还有几两银子,拿出来打点了官人,到也未曾吃苦。”
(4).对男子的敬称。据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卷三七载, 唐 以前唯有官者方称官人,至 宋 已为时俗通称, 明 代以后遍及士庶,奴仆称主及尊长呼幼,皆可称某官人。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祝不疑奕胜刘仲甫》:“ 仲甫 曰:‘吾观官人之碁,若初分布, 仲甫 不能加也,但未尽著耳。’”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乾净店房。” 清 钱泳 《履园丛话·鬼神·鬼戏》:“主人出,谓 振玉 曰:‘今日係周岁,不可大闹,以官人幼,不任惊吓也。’”参阅 清 翟灏 《通俗编·称谓》。
(5).妻子称呼丈夫(多见于早期白话)。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孩儿,沿路里耐辛苦,若见薄情郎传示与,但道自从别来,官人万福,一件件对他分付,教他受领,看是阻那不阻,临了教读这一封儿堕泪书。”《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闻氏 覷个空,向丈夫丢个眼色,又道:‘官人早回,休教奴久待则个。’” 清 李渔 《奈何天·掳俊》:“[小旦]孤家年过二八,未有东床,要选个俊俏男子做压寨官人。” 茅盾 《一个女性》:“ 琼儿 ,但愿明年此时我们家里多一个人--你有一个心投意合的官人。”
(6).指太监。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内书堂读书,自 宣德 年间创建,始命大学士 陈山 教授之,后以词臣任之。凡奉旨收入官人,选年十岁上下者二三百人,拨内书堂读书。”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凡收入官人,先选身子伟壮有力者百餘人,分派大轿小轿并伞扇等,演习步骤,凡遇謁庙朝讲,以至圣驾外出,抬弓矢赏赐等箱。” ——《漢語大詞典》
(2).做官的人;官吏。《左传·哀公三年》:“百官官备,府库慎守,官人肃给。”《荀子·强国》:“士大夫益爵,官人益秩,庶人益禄,是以为善者劝,为不善者沮。” 杨倞 注:“官人,群吏也。” 唐 陈子昂 《上蜀川安危事》:“ 蜀 中诸州百姓所以逃亡者,实缘官人贪暴,不奉国法。”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今之在任,四考即迁。官人知将秩满,必怀去就;百姓见有迁代,能无苟且?”
(3).指官府差役。《老残游记》第二十回:“幸亏 许大 身边还有几两银子,拿出来打点了官人,到也未曾吃苦。”
(4).对男子的敬称。据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卷三七载, 唐 以前唯有官者方称官人,至 宋 已为时俗通称, 明 代以后遍及士庶,奴仆称主及尊长呼幼,皆可称某官人。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祝不疑奕胜刘仲甫》:“ 仲甫 曰:‘吾观官人之碁,若初分布, 仲甫 不能加也,但未尽著耳。’”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乾净店房。” 清 钱泳 《履园丛话·鬼神·鬼戏》:“主人出,谓 振玉 曰:‘今日係周岁,不可大闹,以官人幼,不任惊吓也。’”参阅 清 翟灏 《通俗编·称谓》。
(5).妻子称呼丈夫(多见于早期白话)。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孩儿,沿路里耐辛苦,若见薄情郎传示与,但道自从别来,官人万福,一件件对他分付,教他受领,看是阻那不阻,临了教读这一封儿堕泪书。”《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闻氏 覷个空,向丈夫丢个眼色,又道:‘官人早回,休教奴久待则个。’” 清 李渔 《奈何天·掳俊》:“[小旦]孤家年过二八,未有东床,要选个俊俏男子做压寨官人。” 茅盾 《一个女性》:“ 琼儿 ,但愿明年此时我们家里多一个人--你有一个心投意合的官人。”
(6).指太监。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内书堂读书,自 宣德 年间创建,始命大学士 陈山 教授之,后以词臣任之。凡奉旨收入官人,选年十岁上下者二三百人,拨内书堂读书。”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凡收入官人,先选身子伟壮有力者百餘人,分派大轿小轿并伞扇等,演习步骤,凡遇謁庙朝讲,以至圣驾外出,抬弓矢赏赐等箱。” ——《漢語大詞典》
旧 ( 舊 ) jiù
旧 [ jiù ]
- 过时的,与“新”相对:~式。~俗。
- 东西因经过长时间而变了样子:~衣服。~书。
- 原先曾有过的,过去很长时间的:~居。~友。
- 有交情,有交情的人:故~(指老朋友)。念~(怀念旧日情谊)。
黑头(黑頭)hēi tóu
(1).发黑之头。形容年青。 唐 杜甫 《晚行口号》:“远愧 梁 江总 ,还家尚黑头。” 宋 司马光 《庆文公八十会口号》:“黑头强仕之时,已登廊庙;黄髮老成之日,还赏林泉。”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故人大半黑头死,老子何妨白髮生。”
(2).指青壮年人。 唐 李颀 《欲之新乡答崔颢綦毋潜》诗:“数年作吏家屡空,谁道黑头成老翁。” 清 朱彝尊 《题画送徐检讨还吴》诗之一:“惊起沙鸥定相笑,黑头未称作渔翁。”
(3).指老百姓。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长民十二,故有十二牧;民曰黑头,故称黔首。”
(4).戏曲中花脸的一种。因勾黑脸而得名。起初专指扮演 包公 的角色,后来泛指大花脸。 鲁迅 《花边文学·小品文的生机》:“倘若真的是‘天地大戏场’,那么,文场上当然也一定有丑脚--然而也一定有黑头。”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 霍大道 突然对 乔光朴 说:‘听说你学黑头学的不错,来两口叫咱们听听。’” ——《漢語大詞典》
(2).指青壮年人。 唐 李颀 《欲之新乡答崔颢綦毋潜》诗:“数年作吏家屡空,谁道黑头成老翁。” 清 朱彝尊 《题画送徐检讨还吴》诗之一:“惊起沙鸥定相笑,黑头未称作渔翁。”
(3).指老百姓。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长民十二,故有十二牧;民曰黑头,故称黔首。”
(4).戏曲中花脸的一种。因勾黑脸而得名。起初专指扮演 包公 的角色,后来泛指大花脸。 鲁迅 《花边文学·小品文的生机》:“倘若真的是‘天地大戏场’,那么,文场上当然也一定有丑脚--然而也一定有黑头。”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 霍大道 突然对 乔光朴 说:‘听说你学黑头学的不错,来两口叫咱们听听。’”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