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暗尘(暗塵)àn chén
积累的尘埃。 前蜀 薛昭蕴 《小重山》词:“思君切,罗幌暗尘生。” ——《漢語大詞典》
禁 jīn/jìn《國語辭典》
禁 [ jìn ]
动- 制止。如:「禁烟」、「严禁烟火」、「禁倒垃圾」。
- 拘押。如:「拘禁」、「囚禁」。《辽史·卷一一二·逆臣传·耶律重元传》:「先是契丹人犯法,例须汉人禁勘,受枉者多。」
- 避讳、忌讳的事。如:「入国问禁」、「时禁」。汉·王充《论衡·讥日》:「衰世好信禁,不肖君好求福。」
- 法律、习俗所不允许的行为。如:「酒禁」、「宵禁」。《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高柔传》:「亲田者既减,加顷复有猎禁。」
- 古时称天子居住的地方。如:「宫禁」、「紫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二世常居禁中,与高决诸事。」
禁 [ jīn ]
动- 承担、受得住。如:「弱不禁风」、「禁不起风吹日晒」。《红楼梦·第五一回》:「小姑娘们冷风朔气的,别人还可,第一,林妹妹如何禁得住?就连宝兄弟也禁不住!」
- 耐,多指物体的耐用而言。如:「这双鞋真禁穿!」
冉冉 rǎn rǎn
(1).渐进貌。形容时光渐渐流逝。《文选·屈原〈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脩名之不立。” 吕向 注:“冉冉,渐渐也。” 三国 魏 吴质 《答魏太子笺》:“日月冉冉,岁不我与。” 宋 张孝祥 《忆秦娥》词:“年华冉冉惊离索,惊离索,倩春留住,莫教摇落。” 明 何景明 《短歌行》:“冉冉秋序,肃肃霜露,蓄我旨酒,召我亲故。”
(2).渐进貌。形容事物慢慢变化或移动。 晋 葛洪 《神仙传·栾巴》:“﹝ 巴 ﹞即平坐却入壁中去,冉冉如云气之状,须臾失 巴 所在。”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三:“有大蛇冉冉而至,草木皆披靡。” 郁达夫 《病后访担风先生有赠》诗:“冉冉浮云日影黄, 维摩 病后气凋丧。”
(3).柔弱下垂貌。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 宋 梅尧臣 《和永叔晋祠》:“ 晋 人须识 汉 史美,冉冉青髯似緑蒲。”《红楼梦》第一回:“定睛看时,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
(4).形容柔媚美好。 汉 蔡邕 《青衣赋》:“叹兹窈窕,生于卑微……脩长冉冉,硕人其頎。”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其人淡而韵,盈盈冉冉。”
(5).迷离貌。 宋 范成大 《秋日杂兴》诗之二:“西山在何许?冉冉紫翠间。” 谢无量 《西湖旅兴寄怀伯兄五十韵》:“箩村深冉冉,桃涧碧娟娟。”
(6).缠绵貌。 唐 刘长卿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诗:“边心冉冉乡人絶,寒色青青战马多。” 宋 张孝祥 《虞美人·别立之》词:“重湖风月,九秋天气,冉冉清愁如织。”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乡正》:“通判 陈公钢 愷悌宜民,死无餘藏,而故民怀思冉冉。”
(7).匆忙貌。 南朝 梁 何逊 《聊作百一体》:“生途稍冉冉,逝水日滔滔。” 宋 王安石 《江南》诗:“冉冉欲何补,纷纷为此劳。” 宋 叶适 《吴参议挽歌词》:“冉冉试百巧,栖栖终一丘。”
(8).光亮闪动貌。 唐 元稹 《会真诗三十韵》:“华光犹冉冉,旭日渐曈曈。” 唐 温庭筠 《偶题》诗:“画明金冉冉,筝语玉纤纤。” 宋 黄机 《喜迁莺》词:“冉冉波光,辉辉烟影,空翠溼霑襟袖。” ——《漢語大詞典》
(2).渐进貌。形容事物慢慢变化或移动。 晋 葛洪 《神仙传·栾巴》:“﹝ 巴 ﹞即平坐却入壁中去,冉冉如云气之状,须臾失 巴 所在。”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三:“有大蛇冉冉而至,草木皆披靡。” 郁达夫 《病后访担风先生有赠》诗:“冉冉浮云日影黄, 维摩 病后气凋丧。”
(3).柔弱下垂貌。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 宋 梅尧臣 《和永叔晋祠》:“ 晋 人须识 汉 史美,冉冉青髯似緑蒲。”《红楼梦》第一回:“定睛看时,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
(4).形容柔媚美好。 汉 蔡邕 《青衣赋》:“叹兹窈窕,生于卑微……脩长冉冉,硕人其頎。”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其人淡而韵,盈盈冉冉。”
(5).迷离貌。 宋 范成大 《秋日杂兴》诗之二:“西山在何许?冉冉紫翠间。” 谢无量 《西湖旅兴寄怀伯兄五十韵》:“箩村深冉冉,桃涧碧娟娟。”
(6).缠绵貌。 唐 刘长卿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诗:“边心冉冉乡人絶,寒色青青战马多。” 宋 张孝祥 《虞美人·别立之》词:“重湖风月,九秋天气,冉冉清愁如织。”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乡正》:“通判 陈公钢 愷悌宜民,死无餘藏,而故民怀思冉冉。”
(7).匆忙貌。 南朝 梁 何逊 《聊作百一体》:“生途稍冉冉,逝水日滔滔。” 宋 王安石 《江南》诗:“冉冉欲何补,纷纷为此劳。” 宋 叶适 《吴参议挽歌词》:“冉冉试百巧,栖栖终一丘。”
(8).光亮闪动貌。 唐 元稹 《会真诗三十韵》:“华光犹冉冉,旭日渐曈曈。” 唐 温庭筠 《偶题》诗:“画明金冉冉,筝语玉纤纤。” 宋 黄机 《喜迁莺》词:“冉冉波光,辉辉烟影,空翠溼霑襟袖。” ——《漢語大詞典》
檐马(簷馬)yán mǎ
挂在屋檐下的风铃。风吹作响。 明 邢慈静 《咏风》:“响敲檐马虾须颭,花气轻飘入户清。”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蒋廷鎔 有句云:‘自从环珮无消息,檐马丁东不忍听。’”
也称风铃、铁马。挂在檐下,用以占风的金属小片,风起则丁东作声。 宋 张半湖 《扫花游》词:“又丁东、数声簷马。” 元 曾瑞 《醉花阴·元宵忆旧》套曲:“恨簷马玎当,怨塞鸿悽切。” 明 李子昌 《虞美人犯·四时怨别》套曲:“梦断 华胥 ,风弄簷马。”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蒋廷鎔 有句云:‘自从环佩无消息,簷马丁东不忍听。’” ——《漢語大詞典》
也称风铃、铁马。挂在檐下,用以占风的金属小片,风起则丁东作声。 宋 张半湖 《扫花游》词:“又丁东、数声簷马。” 元 曾瑞 《醉花阴·元宵忆旧》套曲:“恨簷马玎当,怨塞鸿悽切。” 明 李子昌 《虞美人犯·四时怨别》套曲:“梦断 华胥 ,风弄簷马。”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蒋廷鎔 有句云:‘自从环佩无消息,簷马丁东不忍听。’” ——《漢語大詞典》
错 ( 錯 ) cuò
错 [ cuò ]
- 不正确,与实际不符:差~。过~。~讹。~谬。~觉。~怪。不~。~爱。将~就~。
- 交叉着:交~。~乱。~杂。~综(纵横交叉)。~动。~落(交错纷杂)。盘根~节。
- 叉开:~开。~车。~过机会。
- 用来打磨玉石的石头:它山之石,可以为~。
- 打磨玉石:攻~。
- 镀金、银,涂饰:~金。~银。~彩镂金。
琅琅 láng láng
(1).象声词。形容清朗、响亮的声音。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礧石相击,琅琅礚礚。” 唐 韩愈 《祭柳子厚文》:“嗟嗟 子厚 ,今也则亡。临絶之音,一何琅琅。” 宋 苏舜钦 《秀州通越门外》诗:“密树重萝覆水光,珍禽无数语琅琅。” 明 高启 《送高二文学游钱塘》诗:“读书闭阁人罕识,明月夜照声琅琅。”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天风一以吹,戛玉音琅琅。”
(2).形容人品坚贞,高洁。《文选·潘岳〈马汧督诔〉》:“慨慨 马生 ,琅琅高致,发愤囹圄,没而犹眡。” 李善 注:“《广雅》曰:‘琅琅,坚也。’”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琅琅先生,雅杖名节,虽遇尘雾,犹振霜雪。”《晋书·庾阐传》:“质清浮磬,声若孤桐,琅琅其璞,巖巖其峯。”
(3).明朗,清朗。 晋 殷晋安 《文殊像赞》:“琅琅三达,如日之明;亹亹神通,在变伊形。” 清 姚鼐 《寄王禹卿》诗:“无因闻玉笛,烟月夜琅琅。” ——《漢語大詞典》
(2).形容人品坚贞,高洁。《文选·潘岳〈马汧督诔〉》:“慨慨 马生 ,琅琅高致,发愤囹圄,没而犹眡。” 李善 注:“《广雅》曰:‘琅琅,坚也。’”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琅琅先生,雅杖名节,虽遇尘雾,犹振霜雪。”《晋书·庾阐传》:“质清浮磬,声若孤桐,琅琅其璞,巖巖其峯。”
(3).明朗,清朗。 晋 殷晋安 《文殊像赞》:“琅琅三达,如日之明;亹亹神通,在变伊形。” 清 姚鼐 《寄王禹卿》诗:“无因闻玉笛,烟月夜琅琅。”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