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膻裹骨木叶山,飞楼突起穹庐间。

杨维桢元代〕《断腕楼

老膻裹骨木叶山,飞楼突起穹庐间。云是阏支好风节,快斧斫断红丝腕。

红丝腕,为谁断?群酋什什圹中满。赵家侍儿言太迫,阏支面赤情额额。

岂如南朝司户妻,断臂旌门大字题。东舟小儿食虎气,引得南兵石桥至。

抹搭河边牝豕啼,孽风吹楼作平地。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木叶山飞楼突起穹庐

老 lǎo《國語辭典》

老 [ lǎo ]

  1. 年長的人。如:「扶老攜幼」、「敬老尊賢」。
  2. 對長輩的尊稱。如:「劉老」、「于老」。
  3. 老子及其哲學的簡稱。如:「老莊」、「佛老」。《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著書二篇,號曰申子。」
  4. 姓。如宋代有老佐、老麻。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尊敬。《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 退休。《左傳·隱公三年》:「桓公立,(石碏)​乃老。」晉·杜預·注:「老,致仕也。」《金史·卷六六·始祖以下諸子傳》:「勗髭鬢頓白,因上表請老。」
  1. 年紀大。如:「老兵」、「老人」。宋·蘇軾〈吉祥寺賞牡丹〉詩:「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2. 熟練、經驗豐富。如:「老手」、「老練」、「老江湖」。
  3. 陳舊、過時。如:「老米」、「老式」、「老套」。
  4. 年久的。如:「老交情」、「老主顧」、「老字號」。
  5. 原來的。如:「老地方」、「老規矩 」、「老話題」。
  6. 加在稱呼、姓氏上,表示尊敬或親暱。如:「老師」、「老闆」、「老李」、「老王」。
  1. 總是、常常。如:「老是頭痛。」、「你老是挑我的毛病。」
  2. 很、極。如:「老遠」、「老早」。
  1. 加在兄弟姊妹排行的次序上。如:「老大」、「老二」、「老么」。
  2. 加在動物名稱上。如:「老鷹」、「老虎」、「老鼠」。
膻 shān/dàn《國語辭典》

膻 [ shān ]

  1. 同「羶 」。羊身上的臊味。《集韻·平聲·仙韻》:「羴,《說文》,羊臭也,或作羶..、膻。」《列子·周穆王》:「王之嬪御,膻惡而不可親。」

膻 [ dàn ]

  1. 參見「膻中 」條。
裹 guǒ《國語辭典》

裹 [ guǒ ]

  1. 纏繞、包紮。如:「裹傷口」。《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一手把著新郎的手,用一根紅紙裹的新秤桿兒,把那塊蓋頭往下一挑。」
  2. 包羅、囊括。《呂氏春秋·孟春紀·本生》:「其於物無不受也,無不裹也,若天地然。」
  1. 包封的物品。如:「今天郵差送來一件包裹。」
骨 gǔ/gū《國語辭典》

骨 [ gǔ ]

  1. 动物体内支持身体的支架组织。如:「筋骨」、「接骨」、「脊椎骨」、「脱胎换骨」。
  2. 支撑物体的架子。如:「龙骨」、「钢骨」、「伞骨」。
  3. 气概、风格。如:「傲骨」、「风骨」。唐·王维〈少年行〉四首之二:「敦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4. 姓。如隋代有骨仪。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骨 [ gú ]

  1. 参见「[[骨头」、「骨碌」等条。

骨 [ gū ]

  1. 参见「骨朵儿]]」条。
木叶山(木葉山)mù yè shān
山名。在今 辽宁省 西北部 老哈河 与 西拉木伦 河合流处,为 契丹 部族的发祥地。《辽史·地理志一》:“有 木叶山 ,上建 契丹 始祖庙。” 清 吴伟业 《赠陆生》诗:“嗟君时命剧可怜,蜚语牵连竟配边。 木叶山 头悲夜夜, 春申浦 上望年年。”  ——《漢語大詞典》
飞楼(飛樓)fēi lóu
(1).攻城用的一种楼车。《六韬·军略》:“视城中,则有云梯飞楼。”《南史·宋纪上·武帝》:“ 张纲 修攻具成,设飞楼县梯,木幔板屋,冠以牛皮,弓矢无所用之。”《水浒传》第九二回:“令 李云 、 汤隆 ,督修云梯飞楼,推赴各营驾用。”
(2).高楼。 汉 焦赣 《易林·坤之归妹》:“飞楼属道,趾多搅垣,居之不安,覆压为患。” 宋 苏轼 《次韵曾子开从驾再和》之二:“桂观飞楼凌雾起,仙幢宝盖拂天来。” 清 张兴镛 《买陂塘》词:“湾环翠柳蒙茸处,中有飞楼红小。”  ——《漢語大詞典》
突起 tū qǐ
高耸;凸起。 唐 韩愈 《南山诗》:“西南雄 太白 ,突起莫间簉。” 巴金 《军长的心》:“只有那位烧伤的少妇头上缠着绷带,脸色白得像一张纸,颧骨高高地突起,眼睛没有光彩。”  ——《漢語大詞典》
穹庐(穹廬)qióng lú
(1).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汉书·匈奴传下》:“ 匈奴 父子同穹庐卧。” 颜师古 注:“穹庐,旃帐也。其形穹隆,故曰穹庐。”《周书·异域传下·吐谷浑》:“虽有城郭,而不居之,恒处穹庐,随水草畜牧。” 元 马致远 《汉宫秋》楔子:“毡帐秋风迷宿草,穹庐夜月听悲笳。”参见“ 穷庐 ”。
(2).泛指北方少数民族。 南朝 梁 丘迟 《与陈伯之书》:“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鏑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 唐 陈鸿 《东城老父传》:“上皇北臣穹庐,东臣 鸡林 ,南臣 滇池 ,西臣 昆夷 ,三岁一来会。” 宋 司马光 《言北边上殿札子》:“可以驱穹庐於幕北,復 汉 唐 之土宇。”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夫子本 楚 之良家,而云 楚 为非种,以忧劳主父,效忠穹庐故,遂不惮污辱其乡人,虑大义灭亲之太过也。”  ——《漢語大詞典》
间 ( 間 ) jiān/jiàn
间 [ jiān ]
  1. 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中~。~距。~奏。天地之~。
  2. 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田~。人~。
  3. 房子内隔成的部分:里~。衣帽~。~量。
  4. 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一~房。
间 [ jiàn ]
  1. 空隙:~隙。当~儿。亲密无~。
  2. 隔开,不连接:~隔。~断。~接。~日。~歇。黑白相~。
  3. 挑拨使人不和:离~。~谍。反~计。
  4. 拔去,除去:~苗。
  5. 偏僻的小路:~道。~行(从小路走)。
  6. 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