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含沆瀣珠光缀,润滴莓苔鹤梦醒。

黄公辅明代〕《叱石八景 其五 松冈月露

峻岭长松傲雪青,高悬夜月照林坰。清含沆瀣珠光缀,润滴莓苔鹤梦醒。

不问金茎擎掌冷,但看玉液点芳馨。悟来籁静声沈后,太宇澄空意自冥。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沆瀣珠光莓苔鹤梦

清 qīng《國語辭典》

清 [ qīng ]

  1. 澄净、纯洁。与「浊」相对。如:「清洁」、「清澈」。《诗经·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2. 高洁、廉洁。如:「清望」、「清廉」、「清士」。元·郑廷玉《冤家债主·第四折》:「法正天须顺,官清民自安。」
  3. 寂静。如:「冷清」、「清静」。
  4. 秀美。如:「眉清目秀」。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六首之五:「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5. 安定、太平。如:「清平盛世」。《文选·曹植·送应氏诗二首之一》:「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
  1. 单纯的。如:「清一色」、「清唱」。
  2. 净尽、一点也不留。如:「债还清了。」、「书款付清了。」
  3. 详细、明白。如:「点清数目」、「查清户口」、「誊清作文」。
  1. 使干净、使整齐。如:「清洗」、「清理」、「清除」。
  2. 整顿。如:「清党」、「肃清」。
  3. 结帐。如:「清帐」、「清算」、「结清余欠」。
  4. 点检(清楚)​。如:「清点」、「清仓」。《儒林外史·第六回》:「你们各人管的田房、利息帐目,都连夜攒造清完,先送与我逐细看过。」
  1. 朝代名。参见「清朝 」条。
  2. 参见「血清 」条。
  3. 姓。如宋代有清贤。
含 hán《國語辭典》

含 [ hán ]

  1. 东西衔在嘴里,不吐出也不吞下。如:「含著药片。」汉·刘熙《释名·释饮食》:「含,合也,合口亭之也。」《史记·卷十三·三代世表》:「有燕衔卵堕之,契母得,故含之,误吞之,即生契。」
  2. 里面藏著,存在著。如:「含水分」、「含养分」、「含苞待放」。《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
  3. 包容、容纳。如:「包含」。《易经·坤卦·文言曰》:「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唐·杜甫〈绝句四首〉之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 怀著。如:「含怒」、「含恨」、「含羞带怯」、「含情脉脉」。唐·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诗:「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5. 忍受、忍耐。如:「茹苦含辛」。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含垢忍耻,与天下而臣之,甘心焉。」

含 [ hàn ]

  1. 古代塞在死者嘴里的珠玉。《广韵·去声·勘韵》:「琀,送死口中玉。亦作含。」《公羊传·文公五年》:「含者何,口实也。」汉·何休·解诂:「缘生以事死,不忍虚其口。天子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碧,士以贝,春秋之制也。」《战国策·赵策三》:「邹、鲁之臣,生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通「琀」。
  1. 一种古代礼俗。将珠玉塞在死者的嘴里,称为「含」。《左传·襄公十九年》:「二月甲寅,(荀偃)​卒,而视,不可含。」《礼记·檀弓下》:「邾娄考公之丧,徐君使容居来吊,含。」
沆瀣 hàng xiè
(1).夜间的水气,露水。旧谓仙人所饮。《楚辞·远游》:“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王逸 注:“《凌阳子明经》言:春食朝霞……冬饮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气也。”《文选·嵇康〈琴赋〉》:“餐沆瀣兮带朝霞。” 张铣 注:“沆瀣,清露也。” 宋 洪咨夔 《幽芳晚凉倚窗观稼》诗:“晚风不动稻苗平,叶叶头边沆瀣明。” 谭作民 《噩梦》诗:“餐沙棠,饮沆瀣,幽途神房上清界。”
(2).引申指珍贵的饮料。 唐 杨巨源 《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之八:“乐报《簫韶》发,杯看沆瀣生。” 宋 史达祖 《齐天乐·赋橙》词:“沆瀣含酸,金罌裹玉。” 清 沈钧德 《〈元诗别裁集〉序》:“金盘餐沆瀣,花界食醍醐。”
(3).谓彼此契合,意气相投。 清 冯桂芬 《重建张忠敏公祠记》:“盖有瓣香之诚,沆瀣之契焉。” 郑观应 《〈盛世危言〉序》:“约以有过相规,有善相辅,沆瀣诚相得也。” 孙中山 《祭夏重民文》:“ 黄冈 先烈, 花邑 尤多,君生是邦,气同沆瀣。” 柳亚子 《老友冯玉芳索诗奉赠两律》之一:“言谈新沆瀣,水乳旧交融。”参见“ 沆瀣一气 ”。
(4).同“ 沆溉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澎濞沆瀣。” 司马贞 索隐:“滂濞沆溉。溉,亦作‘瀣’。” 王念孙 《读书杂志·史记六》:“《索隐》《正义》并作‘溉’,盖旧本相承如是。《説文》无‘瀣’字,则作‘溉’者是也。” 唐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脱鳞超沆瀣,翻翼集 蓬壶 。”  ——《漢語大詞典》
珠光 zhū guāng
(1).珍珠的光华。 汉 王充 《论衡·自纪》:“玉色剖於石心,珠光出於鱼腹。” 唐太宗 《赋帘》诗:“珠光摇素月,竹影乱清风。” 宋 谢翱 《游石洞联句夜坐记》:“是夜将分,有影射西巖,初如珠光走盘,浸大如席,须臾光遍树石,闪闪飞动。”
(2).泛指明洁耀眼的光芒。 唐 韩偓 《中秋禁直》诗:“露和玉屑金盘冷,月射珠光贝闕寒。” 元 邓雅 《过彭蠡》诗:“珠光燁燁湖水復,湖水滔滔流向东。” 清 查慎行 《池上看雨》诗:“緑盘擎不定,的皪珠光旋。”  ——《漢語大詞典》
缀 ( 綴 ) zhuì
缀 [ zhuì ]
  1. 缝:补~。~上几针。
  2. 连接:连~。~文(即作文章)。~辞。~集。~辑。笔不停~。
  3. 装饰:点~。
润 ( 潤 ) rùn
润 [ rùn ]
  1. 不干枯,湿燥适中:湿~。~泽。滋~。
  2. 加油或水使不干枯:~肠。~滑。浸~。
  3. 细腻光滑:光~。滑~。珠圆玉~。
  4. 使有光泽,修饰:~饰。~色。
  5. 利益:利~。分~。
  6. 以财物酬人:~笔。
滴 dī《國語辭典》

滴 [ dī ]

  1. 点状的液体。如:「水滴」、「雨滴」、「汗滴」。
  2. 量词。计算液体下滴数量的单位。如:「几滴雨」、「两滴眼泪」、「数滴汗水」。
  1. 液体呈点状往下掉。如:「汗水直往下滴。」、「滴上眼药水。」南唐·李煜〈忆江南·多少泪〉词:「心事莫将和泪滴,凤笙休向月明吹。」宋·陆游〈江上对酒作〉诗:「把酒不能饮,苦泪滴酒觞。」
莓苔 méi tái
青苔。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 宋 苏舜钦 《寄守坚觉初二僧》诗:“松下莓苔石,何年重访寻。” 明 李瀚 《光孝寺访唐佛》诗:“一径莓苔寒瑟瑟,千年灯火坐萧萧。”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四)》:“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  ——《漢語大詞典》
鹤梦(鶴夢)hè mèng
谓超凡脱俗的向往。 唐 司空图 《与李生论诗书》:“地凉清鹤梦,林静肃僧仪。” 元 张翥 《多丽·西湖泛舟夕归施成大席上以晚山青为起句各赋一词》词:“自湖上、爱梅仙远,鹤梦几时醒。”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引 栗道甫 《游五龙山》诗:“鹤梦通云岛,猿啼下石门。”  ——《漢語大詞典》
醒 xǐng《國語辭典》

醒 [ xǐng ]

  1. 酒醉或昏迷後恢復正常。如:「甦醒」、「清醒」。《左傳·僖公二十三年》:「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2. 睡眠狀態結束或尚未入睡。如:「你還醒著嗎?」。唐·韓愈〈東都遇春〉詩:「朝曦入牖來,鳥喚昏不醒。」
  3. 覺悟、明白。如:「覺醒」、「醒悟」。
  1. 顯明、清楚。如:「醒目」、「醒眼」。

醒 [ ​xīng ]

  1.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