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城下无重关,甲马营中有佳气。

许有壬元代〕《题赵干江楼风雨图

人间蕞尔东南陬,金陵李家无远谋。词华欲继后庭曲,不见东风空上楼。

当时百事尚纤丽,况在画工专末技。洪河乔岳昧平生,曲阑幽槛穷清致。

石头城下无重关,甲马营中有佳气。九天飞坠曹将军,尽卷版图充上计。

小儿造化吁可怜,乾坤又到宣和年。君王摇毫自涂抹,片纸落世人争传。

坐看南北又分裂,遂使两家同一天。偶从断缣阅小景,慨念兴亡岂天定。

而今荡荡混一图,但少侬归理钓艇。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石头城下重关甲马营中佳气

石头(石頭)shí tou
(1).石;石块。 唐 寒山 《诗》之一九三:“飢餐一粒伽陀药,心地调和倚石头。” 宋 杨万里 《题望韶亭》诗:“ 嶧山 桐树半夜鸣, 泗水 石头清昼跃。”《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却是一条平坦大路,一块石头也没有。” 郭小川 《闪耀吧,青春的火光》诗:“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粒要变成真珠,石头要化做黄金。”
(2).见“ 石头城 ”。
(3).古地名。在今 江西省 南昌市 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赣水》:“水之西岸有盘石,谓之 石头 , 津步 之处也。”《晋书·殷浩传》:“父 羡 ,字 洪乔 ,为 豫章 太守,都下人士因其致书者百餘函。行次 石头 ,皆投之水中,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乔 不为致书邮。’” 明 张煌言 《〈奇零草〉序》:“凡留供覆瓿者,尽同 石头 书邮,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 清 恽敬 《杂记》:“《世説》言 石头 …… 豫章 之 石头 ,见《晋书》 周访 及 侯安都 传。”  ——《漢語大詞典》
城下
唐 高适 营州歌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唐 王建 送人游塞 城下路分处,边头人去时。  ——《骈字类编》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1.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重关(重關)zhòng guān
险要的关塞。 康有为 《过虎门》诗:“ 粤 海重关二虎尊,万龙轰鬭事何存?”
(1).层层的宫殿门或屋门。 汉 王充 《论衡·雷虚》:“王者居重关之内,则天之神宜在隐匿之中。王者居宫室之内,则天亦有太微、紫宫、轩辕、文昌之坐。” 唐 李嘉祐 《送陆士伦宰义兴》诗:“知君日清浄,无事掩重关。” 明 边贡 《再送王文熙》诗:“明发不在兹,重关为谁掩。” 清 顾炎武 《元日》诗:“肃然至殿门,双扉护重关。”参见“ 重门 ”。
(2).两道闭门的横木。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明 汪道昆 《洛水悲》:“美女娇且闲,高门结重关。”
(3).谓重深的关塞。 唐 虞世南 《从军行》之一:“马冻重关冷,轮摧九折危。” 清 侯方域 《定鼎说》:“山河四塞, 崤 函 重关。” 清 钱良择 《关山道中》诗:“于役方知行路难,兼程莽莽过重关。”
(4).佛教语。谓悟道的难关。《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毗黎国》:“ 释迦 关无穷之业,拔重关之险。”  ——《漢語大詞典》
甲马(甲馬)jiǎ mǎ
(1).铠甲和战马。泛指军备或战事。 唐 杜甫 《严氏溪放歌行》:“天下甲马未尽销,岂免沟壑常漂漂。”《宋史·兵志四》:“臣窃谓 陕西 、 河东 弓箭手,官给良田,以备甲马。”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每值驾出,甲马拥塞驰道。”《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甲马丛中立命,刀鎗队里为家。”
(2).迷信者所画的神符。《水浒传》第三八回:“原来这 戴院长 ……把两个甲马拴在两隻腿上,作起神行法来,一日能行五百里。” 清 虞兆湰 《天香楼偶得·马字寓用》:“俗於纸上画神佛像,涂以红黄采色,而祭赛之。毕即焚化,谓之甲马。以此纸为神佛之所凭依,似乎马也。” 清 袁枚 《续新齐谐·天后》:“有甲马三:一画冕旒秉圭,一画常服,一画披髮跣足仗剑而立。每遇危急,焚冕旒者輒应。”
(3).披甲的战马。《水浒传》第五五回:“除是得这般军器,和我一个哥哥,可以破得连环甲马。”  ——《漢語大詞典》
营中(营中)
齐书高帝纪索儿夜遣千人来斫营营中惊太祖卧不起宣令左右案部不得动须臾贼散  ——《骈字类编》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佳气(佳氣)jiā qì
(1).美好的云气。古代以为是吉祥、兴隆的象征。 汉 班固 《白虎通·封禅》:“德至八方则祥风至,佳气时喜。” 唐 李白 《明堂赋》:“含佳气之青葱,吐祥烟之鬱嵂。” 宋 王安石 《南乡子》词之二:“自古帝王州,鬱鬱葱葱佳气浮。” 明 高启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诗:“ 秦皇 空此瘞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远望宫殿嵯峨,满山翠柏,丽日阳春,佳气腾腾。”
(2).泛指美好的风光。 唐 储光羲 《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之三:“大道直如髮,春日佳气多。”
(3).清雅的气味。 唐 杜甫 《枯楠》诗:“涷雨落流胶,衝风夺佳气。” 宋 王安石 《朱朝议移法云兰》诗:“幽兰有佳气,千载閟山阿。”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