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黄此去荣归里,垂老相看老兄弟。

张舜民宋代〕《送孙积中兄待次吴兴

骅骝不惜换舟行,人到归时意气生。
五马未来迎使节,四弦何事作离声。
焚黄此去荣归里,垂老相看老兄弟。
来岁北来如访我,寄书频到利陵城。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焚黄荣归垂老相看老兄

焚黄 fén huáng
旧时品官新受恩典,祭告家庙祖墓,告文用黄纸书写,祭毕即焚去,谓之焚黄。后亦称祭告祝文为焚黄。 宋 王禹偁 《送密直温学士西京迁葬》诗:“留守开筵亲举白,故人垂泪看焚黄。”《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 遐叔 回到家中,焚黄謁墓,杀猪宰羊,做庆喜筵席,遍请亲隣。” 清 赵翼 《王述庵道经毘陵停舟话旧》诗:“焚黄詔特荣先垄,飞白书应起赐楼。”  ——《漢語大詞典》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1.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1.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1.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1.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2.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3.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4.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6.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7.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8.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1.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2. 姓。如汉代有去卑。
荣归(榮歸)róng guī
光荣地归回。旧时多指富贵返乡。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风木馀恨》:“你今日荣归故里,光耀祖宗。”《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 杨小峰 就接 淑儿 母子到 扬州 地方,赁房居住,等了 元礼 荣归,随即结姻。”《白雪遗音·马头调·饯别》:“满腹锦绣,胸藏经纬,求取功名,一定身荣贵,衣锦荣归。”  ——《漢語大詞典》
里 ( 裏 裡 ) lǐ《國語辭典》

里 [ lǐ ]

  1. 居所、居处。《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孟子·离娄下》:「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
  2. 街坊、巷弄。《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连里竟街,雕修缮饰,穷极巧技。」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
  3. 故乡。如:「故里」。《文选·江淹·别赋》:「割慈忍爱,离邦去里。」
  4. 今地方政府行政区域之一。在镇之下,邻之上,与村平行。
  5. 量词。计算长度的单位。古代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今以一公里等于一千公尺。
  6. 内部。元·马致远〈四块玉·佐国心〉曲:「命里无时莫刚求,随时过遣休生受。」通「里」。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垂老 chuí lǎo
将近老年。 唐 杜甫 《垂老别》诗:“四郊未寧静,垂老不得安。” 明 瞿佑 《归田诗话·沈园感旧》:“予垂老流落,途穷岁晚,每诵此数联,輒为之悽然。” 鲁迅 《野草·颓败线的颤动》:“那垂老的女人口角正在痉挛。”  ——《漢語大詞典》
相看 xiāng kàn
(1).互相注视;共同观看。 南朝 梁简文帝 《对烛赋》:“迴照金屏里,脉脉两相看。” 唐 杜甫 《又呈窦使君》诗:“相看万里外,同是一浮萍。” 宋 杨万里 《记罗杨二子游南岭石人峰》诗:“二子相看面无色,疾趋山后空王宅。”
(2).探望。 宋 范仲淹 《再奏雪张亢》:“又进士 黄通 来 涇州 相看,与钱五十贯文。”
(3).对待;看待。 宋 沈俶 《谐史》:“今亦自知无脱理,但乞好好相看。我有白金若干,藏於 寳叔塔 上某层某处,可往取之。”《再生缘》第二一回:“望祈照拂如儿女,万勿相看当上宾。”  ——《漢語大詞典》
老兄 lǎo xiōng
(1).对兄的尊称。 唐 白居易 《题旧写真图》诗:“形影默相顾,如弟对老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四回:“他的老兄是个实缺道臺。”
(2).用为兄的自称。 唐 李嘉祐 《送舍弟》诗:“老兄鄙思难儔匹,令弟清词堪比量。” 宋 韩溥 《寄弟洎》诗:“十样蛮笺出 益州 ,寄来新自 浣溪 头。老兄得此浑无用,助尔添修五凤楼。”
(3).男性相互间的尊称。《晋书·刘毅传》:“ 裕 恶之,因挼五木久之,曰:‘老兄试为卿答。’” 唐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诗:“老兄真不坠,小子独无承。” 清 郑燮 《与丹翁书》:“昨有人传老兄息辞数语,不知的否?” 艾芜 《人生哲学第一课》:“你老兄可也是来省城找事做的么?”  ——《漢語大詞典》
弟 dì/tì/tuí《國語辭典》

弟 [ dì ]

  1. 称谓:➊ ​称同胞男子先生者为「兄」,后生者为「弟」。如:「么弟」、「胞弟」、「令弟」、「舍弟」。《左传·隐公元年》:「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也称为「弟弟」。➋ ​称亲戚中同辈而年纪比自己小的男子。如:「堂弟」、「表弟」、「妻弟」、「族弟」。➌ ​古代亦称女子后生者为「弟」。即妹。《孟子·万章上》:「于卫主雠由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史记·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及乃吕后弟吕媭之夫。」➍ ​对同辈朋友的自称。如:「愚弟」、「阁下海量,小弟自叹弗如!」《红楼梦·第二回》:「雨村忙亦笑问:『老兄何日到此,弟竟不知。』」➎ ​称年少于己者的同辈朋友。如:「仁弟」、「贤弟」。
  2. 次序、等第。《吕氏春秋·贵直论·原乱》:「乱必有弟:大乱五、小乱三。」《汉书·卷八三·朱博传》:「徙云阳、平陵县,以高弟入为长安令。」
  3. 门徒、学生。如:「弟子」、「徒弟」。唐·贾至〈工部侍郎李公集序〉:「可谓孔门之弟,洙泗遗徒。」

弟 [ tì ]

  1. 儒家称敬顺兄长、友爱兄弟的伦理道德为「弟」。《礼记·大学》:「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同「悌 」。
  1. 敬爱兄长。《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同「悌 」。
  1. 但、且。《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太史公曰》:「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