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东村(东村)
宋 刘子翚 谕俗 其二 东村但蒿莱,死者无人哭。 ——《骈字类编》
群 qún《國語辭典》
群 [ qún ]
名- 相聚一起的人或物。如:「鳥群」、「三五成群」、「鶴立雞群」。《禮記·檀弓上》:「吾離群而索居,亦已久矣。」唐·白居易〈與元九書〉:「群分而氣同,形異而情一。」
- 量詞。計算群聚的人或物的單位。如:「一群牛」、「一群小孩」。《紅樓夢·第二七回》:「只見寶釵出來了,寶玉、襲人一群人都送了出來。」
- 聚集、聚合。《國語·齊語》:「令夫士,群萃而州處。」《荀子·勸學》:「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
- 眾多。如:「群英」、「群經諸子」。《禮記·中庸》:「體群臣也。」唐·王勃〈滕王閣序〉:「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
- 成群的。如:「群島」、「群峰」、「群居」。
- 群集、成群。如:「群起而攻之。」《楚辭·屈原·九章·懷沙》:「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
唱 chàng《國語辭典》
唱 [ chàng ]
动- 发出歌声。如:「唱歌」、「合唱」。唐·杜牧〈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高声呼叫。如:「唱名」、「唱票」。唐·李贺〈恼公〉诗:「鸡唱星悬柳,鸦啼露滴桐。」
- 倡导。《南史·卷一五·傅亮传》:「我首唱大义,兴复皇室。」通「倡」。
- 泛称诗词歌曲。如:「绝唱」、「小唱」。
西村 xī cūn
(1). 杭州 西泠 的别称。 宋 郭祥正 《西村》诗:“远近皆僧刹, 西村 八九家。” 华黼臣 注引《武林旧事》:“ 孤山 西泠 又名 西村 。” 宋 林逋 《易从师山亭》诗:“ 西村 渡口人烟晚,坐见渔舟两两归。”
(2).相传 西施 为 苧萝村 西鬻薪之女,后因以“西村”为 西施 的代称。 清 李渔 《风筝误·媒争》:“ 东施 形丑冒 西村 ,骗允。” ——《漢語大詞典》
(2).相传 西施 为 苧萝村 西鬻薪之女,后因以“西村”为 西施 的代称。 清 李渔 《风筝误·媒争》:“ 东施 形丑冒 西村 ,骗允。” ——《漢語大詞典》
和 hé/hè/huó/huò/hú《國語辭典》
和 [ hé ]
名- 各數相加的總數。如:「總和」、「二加三的和是五。」
- 適中、恰到好處、剛柔並濟的常道。《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禮記·中庸》:「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 和平、停戰。如:「講和」、「議和」。《孫子·行軍》:「無約而請和者,謀也。」《戰國策·趙策三》:「故不若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慰秦心。」
- 日本的別名。如:「大和民族」。
- 姓。如漢代有和武、晉代有和嶠。
- 敦睦、調諧。如:「和好如初」。《左傳·隱公四年》:「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
- 連同。如:「和衣而眠」。
- 溫順的、安詳的。如:「和藹」、「心平氣和」、「和顏悅色」。南朝陳·徐陵〈晉陵太守王勵德政碑〉:「風神雅淡,識量寬和。」唐·張說〈岳陽早霽南樓〉詩:「心阻意徒馳,神和生自足。」
- 溫暖的。如:「和煦」、「風和日麗」。唐·白居易〈首夏病間〉詩:「清和好時節,微風吹裌衣。」
- 對、向。如:「你和尊長講話的態度要恭敬。」《紅樓夢·第八回》:「好幾處都有,都稱贊得了不得,還和我們尋呢!」
- 與、跟。如:「我和他是好朋友。」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和 [ hè ]
動- 聲音相應。如:「附和」、「唱和」。《資治通鑑·卷二三六·唐紀五十二·順宗永貞元年》:「絪等從而和之,議始定。」宋·蘇軾〈赤壁賦〉:「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 依原詩格律或內容作詩以酬答他人。唐·白居易〈和微之詩·序〉:「微之又以近作四十三首寄來,命僕繼和。」
和 [ huo ]
形- 溫暖的。如:「暖和」。
和 [ hàn ]
連- 之語音。
和 [ hú ]
動- 牌戲中牌張已湊齊成副而獲勝稱為「和」。如:「和牌」。《文明小史·第五五回》:「秦鳳梧自己買這樣,買那樣,應酬朋友,吃酒碰和,毛毛的也有一萬了。」
和 [ huò ]
動- 攪拌、混合。如:「攪和」、「和麵」。《文明小史·第三回》:「柳知府詫異道:『與他們甚麼相干?怎麼也和在裡頭。』」
南陇(南隴)nán lǒng
犹南亩。 南朝 梁 吴均 《赠周兴嗣》诗之四:“青松蔽南陇,白云生北园。”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春寒南陇,鷓鴣始啼;水下西州,伯劳空去。” ——《漢語大詞典》
余音(餘音)yú yīn
(1).声音不绝。形容歌唱或演奏十分动听感人。 汉 张衡 《思玄赋》:“ 素女 抚絃而餘音兮, 太容 吟曰念哉。” 汉 王褒 《洞箫赋》:“条畅洞达中节操兮,终诗卒章尚餘音兮。”
(2).不绝之音,感人至深之音。 晋 潘岳 《杨荆州诔》:“举声增慟,哀有餘音。”《老残游记》第十回:“那知瑟的妙用,也在左手,看他右手发声之后,那左手进退揉颤,其餘音也就随着猗猗靡靡,真是闻所未闻。” 赵朴初 《鹧鸪天·观马师曾红线女演〈关汉卿〉》词:“水泻餘音入梦流,词人心事付歌喉。”
(3).指尾音。 巴金 《寒夜》五:“余音相当长,这几句话显然是从她心里吐出来的。” 峻青 《黎明的河边·潍河上的春天》:“古钟的余音,仍然在平原上皇皇地震荡着。” ——《漢語大詞典》
(2).不绝之音,感人至深之音。 晋 潘岳 《杨荆州诔》:“举声增慟,哀有餘音。”《老残游记》第十回:“那知瑟的妙用,也在左手,看他右手发声之后,那左手进退揉颤,其餘音也就随着猗猗靡靡,真是闻所未闻。” 赵朴初 《鹧鸪天·观马师曾红线女演〈关汉卿〉》词:“水泻餘音入梦流,词人心事付歌喉。”
(3).指尾音。 巴金 《寒夜》五:“余音相当长,这几句话显然是从她心里吐出来的。” 峻青 《黎明的河边·潍河上的春天》:“古钟的余音,仍然在平原上皇皇地震荡着。” ——《漢語大詞典》
北陇(北陇)
孔稚圭北山移文见南岳下 ——《骈字类编》
闻 ( 聞 ) wén
闻 [ wén ]
-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
- 出名,有名望:~人。~达。
- 名声:令~(好名声)。丑~。
-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
-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