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主庭前花寿夭,水占溪上柳安危。

白玉蟾宋代〕《春兴七首

娇烟嫩霭弄晴晖,谁见诗人太息时。
风主庭前花寿夭,水占溪上柳安危。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庭前寿夭水占溪上柳安

风 ( 風 ) fēng/fěng
风 [ fēng ]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8. 姓。
风 [ fěng ]
◎ 古同“”,讽刺。
    主 zhǔ《國語辭典》

    主 [ zhǔ ]

    1. 宾客或奴仆的相对词。如:「宾主」、「主仆」。
    2. 帝王。如:「君主」。《礼记·曲礼下》:「主佩倚,则臣佩垂。主佩垂,则臣佩委。」唐·杜甫〈入衡州〉诗:「报主身已老,入朝病见妨。」
    3. 领导者。如:「教主」、「一家之主」。《诗经·周颂·载殳》:「侯主侯伯,侯亚侯旅。」汉·毛亨·传:「主,家长也。」
    4. 当事人。如:「苦主」、「失主」。
    5. 有物权或事权的人。如:「债主」、「地主」、「物归原主」。
    6. 牌位。如:「木主」、「神主」。《周礼·春官·司巫》:「祭祀则共匰主。」
    7. 教徒称呼其所信仰的神为「主」。
    8. 事物的根本。《易经·系辞上》:「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文选·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
    9. 公主的简称。《后汉书·卷二六·宋弘传》:「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聊斋志异·卷九·云萝公主》:「驸马当是俗间高手,主仅能让六子。」
    1. 负责、主持。如:「主讲」、「主办」。
    2. 掌管、统治。《孟子·万章上》:「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唐·韩愈〈原道〉:「入者主之,出者奴之。」
    3. 赞同。如:「主战」、「主和」。《国语·周语中》:「是以不主宽惠,亦不主猛毅,主德义而已。」
    4. 持守。《论语·学而》:「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文选·宋玉·招魂》:「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
    5. 预示。《三国演义·第六三回》:「又观乾象,太白临于雒城之分:主将帅身上多凶少吉。」
    1. 主要的。如:「主将」、「主帅」。
    2. 自己的。如:「主观」、「主见」。
    庭前
    唐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唐 杜甫 初月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 庭前猛虎卧,遂得文公庐。
    唐 戴叔伦 后宫曲 宁知秋风至,吹尽庭前叶。
    唐 戴叔伦 夜坐 夜静河汉高,独坐庭前月。
    唐 李益 邠宁春日 伤心更见庭前柳,忽有千条欲占春。
    唐 刘禹锡 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唐 司空图 重阳四首 其一 檐前减燕菊添芳,燕尽庭前菊又荒。
    唐 唐彦谦 无题十首 其七 夜合庭前花正开,轻罗小扇为谁裁。  ——《骈字类编》
    花 huā《國語辭典》

    花 [ huā ]

    1. 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許多變形的葉集生而成。包括花萼、花冠、花蕊、花托。可供人觀賞。如:「菊花」、「梅花」、「玫瑰花」。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2. 形狀像花的物體。如:「雪花」、「水花」、「浪花」、「爆米花」。
    3. 比喻美女。如:「姊妹花」、「解語花」、「交際花」、「尋花問柳」。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
    4. 姓。如唐代有花敬定。
    1. 有花的。如:「花季」。
    2. 有花紋的、雜色的。如:「花布」、「花貓」、「花邊」。
    3. 式樣、種類繁多的。如:「花式游泳」。
    4. 虛假的、巧妙的。如:「耍花招」、「花言巧語」。
    5. 模糊不清。如:「眼睛都花了。」
    6. 人心性不定、好玩樂稱為「花」。如:「花心大少」、「這個人很花,你最好不要和他交往。」
    1. 開花。唐·杜甫〈偪仄行〉:「辛夷始花亦已落,況我與子非壯年。」
    2. 耗費。如:「花錢」、「花時間」、「這些錢夠他花的了。」
    寿夭(壽夭)shòu yāo
    (1).长命与夭折。《庄子·应帝王》:“ 郑 有神巫曰 季咸 ,知人之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楚辞·九歌·大司命》:“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 唐 黄滔 《祭林先辈》:“诚寿夭靡移于夙契,且鬼神何害于善人。” 明 沈采 《千金记·讹传》:“听伤悲可怜恩情已断,人生寿夭天之限,劝不须泪涟。”《红楼梦》第九八回:“ 林姑娘 是老太太最疼的,但只寿夭有定,如今已经死了。”
    (2).寿命短促。《楚辞·七谏·怨世》:“独冤抑而无极兮,伤精神而寿夭。” 王逸 注:“寿命夭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老身年六十岁,不为寿夭;奈孩儿年少,未得从夫,却如之奈何?”
    (3).谓寿限。 清 恽敬 《说仙上》:“有朝夕为寿夭者,蜉蝣是也。有三十日为寿夭者,蝉是也。”  ——《漢語大詞典》
    水占
    宋史河渠志昨朝旨令都水监差官具括中牟管城等县水匮元浸压者几何见今积水所占几何退出顷亩几何凡退出之地皆还夲主水占者以官地还之无田可还即给元直圣恩深厚弃利与民所存甚远  ——《骈字类编》
    溪上
    唐 戴叔伦 送秦系 不肯低头受羁束,远师溪上拂缨尘。
    唐 卢纶 晚到盩厔耆老家 苦话别时事,因寻溪上村。
    唐 陈羽 若耶溪逢陆澧 溪上春晴聊看竹,谁言驿使此相逢。
    唐 陈润 送骆徵君 野人膺辟命,溪上掩柴扉。
    唐 曹唐 题武陵洞五首 其四 三宿武陵溪上月,始知人世有秦时。
    元 赵孟頫 溪上 溪上东风吹柳花,溪头春水净无沙。
    元 杨维桢 玉山草堂雅集又题 山头云气或成虎,溪上仙人多讶羊。
    元 郭钰 题分宜县桥 溪上蓑笠翁,倚阑看水长。  ——《骈字类编》
    柳安 liǔ ān
    英语lauan的译音,源于他加禄语lauaan。常绿大乔木,叶子卵形,花乳白色。果实卵形有翅状物。产于 亚洲 热带地区。柳安木是制家具、门窗、车辆等的良材。  ——《漢語大詞典》
    危 wēi《國語辭典》

    危 [ wéi ]

    1. 不安全。如:「危险」。《左传·昭公十八年》:「小国忘守则危,况有灾乎?」唐·韩愈〈后十九日复上书〉:「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
    2. 病重。如:「病危」、「垂危」。《隋书·卷六三·元寿传》:「又命其子舍危惙之母,为聚敛之行。」《聊斋志异·卷二·耿十八》:「新城耿十八,病危笃,自知不起。」
    3. 高耸的。《庄子·盗跖》:「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长剑,而受教于子。」宋·陆游〈送七兄赴扬州帅幕〉诗:「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
    4. 正直的。如:「危言」、「危行」。
    5. 不正的、偏颇的。《荀子·荣辱》:「故薄薄之地,不得履之,非地不安也,危足无所履者,凡在言也。」
    6. 艰困。《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藉公侯之尊,奋臂 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1. 恐惧、不安。《战国策·西周策》:「夫本末更盛,虚实有时,窃为君危之。」
    2. 伤害。《左传·昭公三十一年》:「若艰难其身,以险危大人,而有名章彻,攻难之士将奔走之。」汉·王充《论衡·答佞》:「谗以口害人,佞以事危人。」
    1. 屋脊。《史记·卷四四·魏世家》:「痤因上屋骑危,谓使者曰:『与其以死痤市,不如以生痤市。』」宋·苏轼〈凌虚台记〉:「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高出于屋之危而止。」
    2. 姓。如宋代有危祜。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