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剑空陈迹,乌号遗世忧。
圣帝今何在,皇恩不可酬。康平叨四纪,德业慰千秋。
刑赏天王政,奸谀遐迩休。神功昭绝域,灵瑞辑中州。
尺土一心泽,秋毫万里眸。唐虞轶高志,秦汉眇凡俦。
千古英雄主,群生际会优。一朝三世禄,两诰五云浮。
罗织曾生死,权豪已破谋。晋惭天日末,归乞陇云游。
白面新承宠,金门早见收。天波春溢海,晚眷雪盈头。
终自怀芹曝,无由报马牛。夙期天保祝,不为鼎湖留。
龙剑空陈迹,乌号遗世忧。天风悲海岳,云日惨旌斿。
山色悽还变,江声咽不流。麻衣飞暮雪,杜宇剧春愁。
宾旅辞华馆,弦歌静玉楼。凤膏寒贝阙,孔盖杳瀛洲。
仙骨一区木,神龙数尺丘。忠肝悽欲裂,苦节竟何求。
夏启归贤嗣,周成佐故侯。儿曹贞信义,王业勉伊周。
壮士应崇孝,残躯不解筹。徒将庭教意,不尽此生谋。
力竭怀终古,哀馀抱寸幽。龙颜瞻失睹,天阙负无由。
怅望苍梧老,啼痕湘水侔。山川两不灭,此恨共悠悠。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龙剑(龍劍,龍劒)lóng jiàn
亦作“ 龙劒 ”。古有宝剑名龙渊、龙泉。后因称宝剑为“龙剑”。 晋 郭璞 《蚍蜉赋》:“虎賁比而不慑,龙劒挥而不恐。” 唐 刘禹锡 《武陵观火诗》:“ 晋 库走龙劒, 吴 宫伤燕雏。” 明 傅新德 《送郭青字参藩巴蜀》诗:“万里江湖龙剑合,一尊风雨 蓟门 分。” 清 龚自珍 《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诗之五:“匣中龙剑光,一鸣四壁静。” 柳亚子 《题〈张苍水集〉》诗之四:“ 延津 龙剑沉渊久,出匣依然百炼钢。” ——《漢語大詞典》
空 kōng/kòng/kǒng《國語辭典》
空 [ kōng ]
形- 没有东西的。如:「空屋」、「空手而回」、「赤手空拳」。
- 不切实际的。如:「空言」、「空论」。《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 广阔、高旷。如:「海阔天空」。《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汉·毛亨·传:「空,大也。」
- 徒然、白白的。如:「空想」、「空欢喜一场」。唐·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只、仅仅。唐·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 天、天际。如:「高空」、「晴空」、「星空」、「领空」、「皓月当空」。宋·苏轼〈赤壁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虚无所有。如:「扑空」、「买空」、「卖空」。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
-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各自的因缘,并无实体的概念。如:「空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 [ kòng ]
名- 闲暇时间。如:「拨空」、「没空」、「抽空」。
- 间隙、可乘之机。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不想皇帝亲幸,问出端的,要将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里婆子捉个空,招著陈大郎一溜溜进门来。」
- 腾出。如:「文章开头须空两格。」、「空出一点时间。」
- 缺乏、短少。如:「亏空」。唐·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诗:「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 尚未利用的,或缺少东西的。如:「空地」、「机舱内空得很。」
陈迹(陳蹟)chén jì
亦作“ 陈跡 ”。亦作“ 陈蹟 ”。 旧迹;遗迹。《庄子·天运》:“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有所以迹哉。” 唐 郎士元 《关羽祠送高员外还荆州》诗:“去去勿復言,衔悲向陈跡。” 宋 苏轼 《送芝上人游庐山》诗:“团团如磨牛,步步踏陈迹。” 清 龚自珍 《水调歌头》词:“仙字蟫饥不食,故纸蝇钻不出,陈蹟太辛酸。” 鲁迅 《南腔北调集·〈自选集〉序》:“这一种运动,现在固然已经成为文学史上的陈迹了,但在那时,却无疑地是一次革命运动。” ——《漢語大詞典》
乌号(烏號)wū háo
(1).《淮南子·原道训》:“射者扞乌号之弓,弯棊卫之箭。” 高诱 注:“乌号,桑柘,其材坚劲,乌峙其上,及其将飞,枝必橈下,劲能復巢,乌随之,乌不敢飞,号呼其上。伐其枝以为弓,因曰乌号之弓也。一説 黄帝 铸鼎于 荆山 鼎湖 ,得道而仙,乘龙而上,其臣援弓射龙,欲下 黄帝 ,不能也。乌,於也;号,呼也。於是抱弓而号。因名其弓为乌号之弓也。”后以“乌号”指良弓。《太平御览》卷三四七引 汉 陈琳 《武库赋》:“弓则乌号、越棘、繁弱、角端。” 唐 骆宾王 《从军中行路难》之二:“百发乌号遥碎柳,七尺龙文迥照莲。” 明 杨珽 《龙膏记·脱难》:“休得把乌号架,休得把青茎射。”
(2).表示对死者哀悼。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庐江水》:“﹝ 匡俗 ﹞屡逃徵聘,庐於此山,时人敬之。 俗 后仙化,空庐犹存。弟子覩室悲哀。哭之旦暮,事同‘乌号’。” 宋 叶适 《何参政挽歌》之二:“佳哉凤凰壠,悲甚付乌号。”
(3).称人死亡的敬辞。《旧五代史·汉书·高祖纪论》:“及回鑾輅,寻堕乌号,故虽有应运之名,而未覩为君之德也。” ——《漢語大詞典》
(2).表示对死者哀悼。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庐江水》:“﹝ 匡俗 ﹞屡逃徵聘,庐於此山,时人敬之。 俗 后仙化,空庐犹存。弟子覩室悲哀。哭之旦暮,事同‘乌号’。” 宋 叶适 《何参政挽歌》之二:“佳哉凤凰壠,悲甚付乌号。”
(3).称人死亡的敬辞。《旧五代史·汉书·高祖纪论》:“及回鑾輅,寻堕乌号,故虽有应运之名,而未覩为君之德也。” ——《漢語大詞典》
遗世(遺世)yí shì
(1).超脱尘世;避世隐居。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非夫遗世翫道,絶粒茹芝者,乌能轻举而宅之。” 唐 王维 《赠从弟司库员外絿》诗:“皓然出东林,发我遗世意。” 宋 苏轼 《海月辩公真赞》:“人皆趋世,出世者谁?人皆遗世,世谁为之?”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二:“‘三 湘 梦’三句推开説,先生其有遗世之心乎。”
(2).道教谓羽化;登仙。泛指去世。 唐 陈子昂 《续唐故中岳体玄先生潘尊师碑颂》:“遂解形而遗世,乘白云以上宾。” 明 吴承恩 《寿潘母杨孺人六秩序》:“而况乎违背所天,已踰三纪,而 熙翁 遗世,又且十餘年矣。” 清 陈梦雷 《拟古十九首·去者日以疏》诗:“遗世如浮烟,得失復何有。” ——《漢語大詞典》
(2).道教谓羽化;登仙。泛指去世。 唐 陈子昂 《续唐故中岳体玄先生潘尊师碑颂》:“遂解形而遗世,乘白云以上宾。” 明 吴承恩 《寿潘母杨孺人六秩序》:“而况乎违背所天,已踰三纪,而 熙翁 遗世,又且十餘年矣。” 清 陈梦雷 《拟古十九首·去者日以疏》诗:“遗世如浮烟,得失復何有。” ——《漢語大詞典》
忧 ( 憂 ) yōu
忧 [ yōu ]
- 发愁:~愤。~惧。~烦。~惶。~急。~煎。~思(➊忧念;➋忧愁的思绪)。~戚。杞人~天。
- 可忧虑的事:~患。内~外患。乐以忘~。高枕无~。
- 指父母之丧:丁~。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