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旅辞华馆,弦歌静玉楼。

赵完璧明代〕《悼世皇三十韵

圣帝今何在,皇恩不可酬。康平叨四纪,德业慰千秋。

刑赏天王政,奸谀遐迩休。神功昭绝域,灵瑞辑中州。

尺土一心泽,秋毫万里眸。唐虞轶高志,秦汉眇凡俦。

千古英雄主,群生际会优。一朝三世禄,两诰五云浮。

罗织曾生死,权豪已破谋。晋惭天日末,归乞陇云游。

白面新承宠,金门早见收。天波春溢海,晚眷雪盈头。

终自怀芹曝,无由报马牛。夙期天保祝,不为鼎湖留。

龙剑空陈迹,乌号遗世忧。天风悲海岳,云日惨旌斿。

山色悽还变,江声咽不流。麻衣飞暮雪,杜宇剧春愁。

宾旅辞华馆,弦歌静玉楼。凤膏寒贝阙,孔盖杳瀛洲。

仙骨一区木,神龙数尺丘。忠肝悽欲裂,苦节竟何求。

夏启归贤嗣,周成佐故侯。儿曹贞信义,王业勉伊周。

壮士应崇孝,残躯不解筹。徒将庭教意,不尽此生谋。

力竭怀终古,哀馀抱寸幽。龙颜瞻失睹,天阙负无由。

怅望苍梧老,啼痕湘水侔。山川两不灭,此恨共悠悠。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宾旅辞华弦歌玉楼

宾旅(賓旅)bīn lǚ
亦作“賔旅”。 客卿;羁旅之人。《左传·定公九年》:“公赏 东郭书 ,辞,曰:‘彼,宾旅也。’” 杨伯峻 注引 陶鸿庆 别疏:“宾旅,犹言羈旅之臣。” 三国 吴 韦昭 《博弈论》:“人事旷而不脩,賔旅闕而不接。”《北齐书·蔡儁传》:“ 苍鹰 交游豪侠,厚待宾旅,居於州城。” 清 吴伟业 《哭志衍》诗:“宾旅给犀渠,叟兵配騮骆。” 章炳麟 《訄书前录·客帝匡谬》:“乃夫宾旅侵突而为君者,故邇梁远,以华夏为异类,蠭刃所抵,类禡厥宗,而无所慇痛。”  ——《漢語大詞典》
辞华(辭華)cí huá
华美的辞采。 唐 李白 《送黄锺之鄱阳谒张使君序》:“每钦其辞华,悬榻见往。”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二韵》:“学业醇儒富,辞华哲匠能。” 清 刘大櫆 《〈张秋浯诗集〉序》:“而乃縈情於歌咏,寄志乎风骚,比拟辞华,雕鏤物象。”  ——《漢語大詞典》
馆 ( 館 ) guǎn
馆 [ guǎn ]
  1. 招待宾客或旅客食宿的房舍:宾~。旅~。~舍。
  2. 一个国家在另一个国家外交人员常驻的住所:大使~。领事~。
  3. 某些服务性商店的名称:茶~。照相~。
  4. 一些文化工作场所:报~。博物~。文化~。~藏。
  5. 旧时指教学的地方:家~。蒙~。坐~。
弦歌(絃歌)xián gē
(1).依琴瑟而咏歌。《周礼·春官·小师》:“小师掌教鼓鼗、柷、敔、塤、簫、管、弦、歌。” 郑玄 注:“弦,谓琴瑟也。歌,依咏诗也。”《史记·孔子世家》:“三百五篇, 孔子 皆弦歌之。” 宋 苏轼 《和王胜云》之二:“斋酿如澠涨緑波,公诗句句可弦歌。” 元 李治 《敬斋古今黈》卷一:“古《诗》三百五篇,皆可声之琴瑟。咏其辞,而以琴瑟和之,所谓弦歌也。古人读诗皆然。” 郭沫若 《洪波曲》第四章三:“差不多整天都有弦歌之声在浩荡地激扬着。我们的门禁并不森严,外来群众是可以随意出入的。”
(2).指礼乐教化。《论语·阳货》:“ 子 之 武城 ,闻弦歌之声, 夫子 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 对曰:‘昔者 偃 也闻。’诸 夫子 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 曰:‘二三子, 偃 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史记·儒林列传》:“及 高皇帝 诛 项籍 ,举兵围 鲁 , 鲁 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絶,岂非圣人之遗化,好礼乐之国哉?” 唐 刘禹锡 《国学新修五经壁记》:“俾我学徒,弦歌以时。” 明 李东阳 《九桥书屋为京学陈教授作》诗:“犹有弦歌遗业在,误疑家塾是黌宫。” 清 刘大櫆 《问政书院记》:“弦歌以和其心,诵读以探其义。”
(3).《论语·阳货》记 孔子 学生 子游 任 武城 宰,以弦歌为教民之具。后因以“弦歌”为出任邑令之典。《晋书·隐逸传·陶潜》:“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 彭泽令 。” 唐 秦韬玉 《送友人罢举除南陵令》诗:“共言愁是酌离杯,况值弦歌枉大才。”
絃歌:同“ 弦歌 ”。 1.古代传授《诗》学,圴配以弦乐歌咏,故称“弦歌”。后因指礼乐教化、学习诵读为“弦歌”。《韩诗外传》卷一:“ 原宪 居 鲁 ,环堵之室,茨以蒿莱,蓬户瓮牖,桷桑而无枢,上漏下湿,匡坐而絃歌。”《孔子家语·在厄》:“ 孔子 不得行。絶粮七日,外无所通,蔾羹不充,从者皆病。 孔子 愈慷慨讲诵,絃歌不衰。” 宋 张孝祥 《六州歌头》词:“ 洙 泗 上,絃歌地,亦羶腥。” 元 李冶 《敬斋古今黈》卷一:“古《诗》三百五篇,皆可声之琴瑟。口咏其辞,而以琴瑟和之,所谓絃歌也。古人读《诗》者皆然。”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比屋闻絃歌,童叟朴以庄。”参见“ 弦歌 ”。
(2).依琴瑟而咏歌。《西京杂记》卷一:“ 高帝 戚夫人 善鼓瑟击筑,帝常拥夫人倚瑟而絃歌。” 南朝 宋 鲍照 《夜听妓》诗之二:“兰膏消耗夜转多,乱筵杂坐更絃歌。” 唐 无名氏 《冥音录》:“ 崔氏 性酷嗜音,虽贫苦求活,常以絃歌自娱。”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景》:“舟中妓女,亲生者少,皆买自贫家,或得诸他舟,教习絃歌。”参见“ 弦歌 ”。  ——《漢語大詞典》
静 ( 靜 ) jìng《國語辭典》
  1. 「静 」的异体字。
玉楼(玉樓)yù lóu
(1).华丽的楼。 唐 宗楚客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玉楼银榜枕严城,翠盖红旂列禁营。” 宋 辛弃疾 《苏武慢·雪》词:“歌竹传觴,探梅得句,人在玉楼。” 明 叶宪祖 《素梅玉蟾》第二折:“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 清 纳兰性德 《菩萨鬘》词:“春云吹散湘帘雨,絮粘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2).传说中天帝或仙人的居所。《十洲记·昆仑》:“天墉城,面方千里,城上安金臺五所,玉楼十二所。” 前蜀 杜光庭 《莫庭乂青城本命醮词》:“洞里之玉楼金闕,尘俗难窥。” 宋 张耒 《岁暮福昌怀古》诗:“天上玉楼终恍惚,人间遗事已埃尘。” 黄忏华 《亡友恩仲穆哀辞》:“玉楼应有记,走笔动仙曹。”参见“ 玉楼受召 ”。
(3).指妓楼。 唐 白居易 《听崔七妓人筝》诗:“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 宋 柳永 《归朝欢》词:“归去来,玉楼深处,有箇人相忆。” 郁达夫 《日暮舟中口占再迭前韵》:“玉楼歌舞人初醉,曲岸牛羊路欲迷。”自注:“北岸多妓楼,南岸多牧场。”
(4).道教语。指肩。 宋 苏轼 《雪后书北台壁》诗之二:“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一载 王安石 论此诗云:“道家以肋肩为玉楼,以目为银海。” 元 无名氏 《醉写赤壁赋》第二折:“我则见银海冻花生的这眼底,玉楼寒耸起肩头,摇鞭袖裊深藏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焚券》:“银海生花,玉楼起粟,竹炉相对添僝僽。”
(5).亦称“ 玉楼子 ”。牡丹花的一种。 宋 陆游 《天彭牡丹谱·花释名》:“玉楼子者,白花,起楼,高标逸韵,自然是风尘外物。” 清 赵翼 《牡丹将开作布幔护之》诗:“改砌花臺作幕遮,玉楼春色倍穠华。”自注:“玉楼,花名。”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