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拥虎士,列戟何森森。

李白唐代〕《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九十六圣君,浮云挂空名。
天地赌一掷,未能忘战争。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荣。
时命乃大谬,弃之海上行。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
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儿戏不足道,五噫出西京。
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叹君倜傥才,标举冠群英。
开筵引祖帐,慰此远徂征。鞍马若浮云,送余骠骑亭。
歌钟不尽意,白日落昆明。十月到幽州,戈鋋若罗星。
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倾。
心知不得语,却欲栖蓬瀛。弯弧惧天狼,挟矢不敢张。
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无人贵骏骨,騄耳空腾骧。
乐毅倘再生,于今亦奔亡。蹉跎不得意,驱马还贵乡。
逢君听弦歌,肃穆坐华堂。百里独太古,陶然卧羲皇。
征乐昌乐馆,开筵列壶觞。贤豪间青娥,对烛俨成行。
醉舞纷绮席,清歌绕飞梁。欢娱未终朝,秩满归咸阳。
祖道拥万人,供帐遥相望。一别隔千里,荣枯异炎凉。
炎凉几度改,九土中横溃。汉甲连胡兵,沙尘暗云海。
草木摇杀气,星辰无光彩。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
函关壮帝居,国命悬哥舒。长戟三十万,开门纳凶渠。
公卿如犬羊,忠谠醢与菹。二圣出游豫,两京遂丘墟。
帝子许专征,秉旄控强楚。节制非桓文,军师拥熊虎。
人心失去就,贼势腾风雨。惟君固房陵,诚节冠终古。
仆卧香炉顶,餐霞漱瑶泉。门开九江转,枕下五湖连。
半夜水军来,浔阳满旌旃。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
徒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辞官不受赏,翻谪夜郎天。
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扫荡六合清,仍为负霜草。
日月无偏照,何由诉苍昊。良牧称神明,深仁恤交道。
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顾惭祢处士,虚对鹦鹉洲。
樊山霸气尽,寥落天地秋。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万舸此中来,连帆过扬州。送此万里目,旷然散我愁。
纱窗倚天开,水树绿如发。窥日畏衔山,促酒喜得月。
吴娃与越艳,窈窕夸铅红。呼来上云梯,含笑出帘栊。
对客小垂手,罗衣舞春风。宾跪请休息,主人情未极。
览君荆山作,江鲍堪动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逸兴横素襟,无时不招寻。朱门拥虎士,列戟何森森。
剪凿竹石开,萦流涨清深。登台坐水阁,吐论多英音。
片辞贵白璧,一诺轻黄金。谓我不愧君,青鸟明丹心。
五色云间鹊,飞鸣天上来。传闻赦书至,却放夜郎回。
暖气变寒谷,炎烟生死灰。君登凤池去,忽弃贾生才。
桀犬尚吠尧,匈奴笑千秋。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旌旆夹两山,黄河当中流。连鸡不得进,饮马空夷犹。
安得羿善射,一箭落旄头。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朱门虎士列戟森森

朱门(朱門)zhū mén
红漆大门。指贵族豪富之家。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背朝华於朱门,保恬寂乎蓬户。”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明 李攀龙 《平凉》诗:“惟餘青草王孙路,不属朱门帝子家。” 清 吴伟业 《芦州行》:“金戈铁马过江来,朱门大第谁能顾。”  ——《漢語大詞典》
拥 ( 擁 ) yōng
拥 [ yōng ]
  1. 抱:~抱。
  2. 围着:前呼后~。
  3. 推举,爱护:~戴。~护。
  4. 聚到一块:~挤。簇~。
  5. 具有:~有。
  6. 遮蔽:~蔽(亦作“壅蔽”)。~塞()。
虎士 hǔ shì
谓勇猛如虎之战士。 周 代虎贲氏下有虎士。《周礼·夏官·序官》:“虎賁氏下大夫二人,中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十人,虎士八百人。” 郑玄 注:“不言徒曰虎士,则虎士徒之选勇力者。”《三国志·魏志·许褚传》:“ 褚 以众归 太祖 ……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诸从 褚 侠客,皆以为虎士。” 唐 李白 《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诗:“虎士秉金鉞,蛾眉开玉樽。” 明 何景明 《观兵》诗之一:“选徒皆虎士,战马尽龙驹。”  ——《漢語大詞典》
列戟 liè jǐ
宫庙、官府及显贵之府第陈戟于门前,以为仪仗。《旧唐书·德宗纪下》:“壬戌,詔以太尉、中书令, 西平郡王 李晟 长子 愿 为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宾客,赐勋上柱国,与 晟 门并列戟。” 宋 曾巩 《降龙》诗:“文旛列戟照私第,青紫若若官其孥。” 清 曹寅 《题楝亭夜话图》诗:“两家门第皆列戟,中年领郡稍迟早。”  ——《漢語大詞典》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1.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1.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2.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森森 sēn sēn
(1).树木繁密貌。 晋 潘岳 《怀旧赋》:“坟垒垒而接垄,柏森森以攒植。” 唐 常沂 《禁中青松》诗:“映殿松偏好,森森列禁中。” 郭小川 《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诗:“这片土地哟,一直是荒草森森!”
(2).指茂密的树木或其浓荫。 五代 齐己 《夏日林下作》诗:“烦暑莫相煎,森森在眼前。” 元 耶律楚材 《题平阳李君实此君轩》诗:“环榻森森荫好凉,此君风味詎能忘。”
(3).众多貌。 晋 张协 《杂诗》之四:“翳翳结繁云,森森散雨足。” 唐 吴筠 《步虚词》之二:“真朋何森森,合景恣游宴。”
(4).丰满修长貌。 晋 曹毗 《鹦鹉赋》:“森森修尾,蔚蔚红臆。”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铃铃。”
(5).蔚然兴盛貌。 宋 苏轼 《王仲至侍郎见惠稚栝种之礼曹北垣下今百馀日矣蔚然有生意喜而作诗》:“谁知积雨后,寒芒晓森森。” 朱德 《太行有感》诗:“远望春光镇日阴, 太行 高耸气森森。”
(6).高耸貌。《晋书·庾敳传》:“﹝ 敳 ﹞目 嶠 森森如千丈松,虽礧砢多节,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仰望森森的宫墙,隔断了春天,隔断了人世。”
(7).幽暗貌。 五代 齐己 《短歌寄鼓山长老》:“行围坐遶同一色,森森影动旃檀香。”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森森的水影,如黑暗张着巨口,要将我们的船吞了下去。” 刘白羽 《珍珠》:“树影森森,水声潺潺。” 刘白羽 《火》:“哪里还有我的家,只剩下黑森森三个大炸弹坑。”
(8).昏沉貌;昏乱貌。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近老者多罢去也,已森森不遑也。”《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刚要上刑,不想大尹忽然一个头晕,险些儿跌下公坐。自觉头目森森,坐身不住。”《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我如今头目森森然,莫知所之。”
(9).凉貌;寒冷貌。 明 贾仲名 《萧淑兰》第三折:“有时节透顶炎炎,有时节彻骨森森。” 鲁迅 《花边文学·知了世界》:“然而秋风来了,凉森森的一天比一天凉。”
(10).威严可畏貌。 清 施润章 《重刻〈何大复诗集〉序》:“ 李空同 虎视鹰扬,望之森森。”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仿佛这威严森森的单于,时常在悲哀地沉思着什么。”
(11).战栗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驀闻人道,森森地諕得魂离壳。”
(12).严谨有序貌。 唐 元结 《酬裴云客》诗:“符印随坐起,守位常森森。” 明 方孝孺 《常山教谕王府君行状》:“揖拜进退,森森如度。” 郭沫若 《苏联纪行·七月十三日》:“道旁有杨树,桑树,白杨,森森成列,浓荫迭地。”
(13).味道纯正浓郁。 宋 苏轼 《橄榄》诗:“纷纷青子落红盐,正味森森苦且严。”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谏笋谏果》:“ 周益公 诗云……君看齿颊留餘味,端为森森正且严。”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张琦》:“ 白斋 诗如饮苦酒、食諫果,森森自有正味。”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