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闷·催雪
霓节飞琼,鸾驾弄玉,杳隔平云弱水。倩皓鹤传书,卫姨呼起。莫待粉河凝晓,趁夜月、瑶笙飞环佩。正蹇驴吟影,茶烟灶冷,酒亭门闭。
歌丽。泛碧蚁。放绣帘半钩,宝台临砌。要须借东君,灞陵春意。晓梦先迷楚蝶,早风戾、重寒侵罗被。还怕掩、深院梨花,又作故人清泪。
正蹇驴吟影:一本无“正”字。帘:一本作“箔”。
意:一本作“二”。楚:一本作“胡”。被:一本作“袂”。
“霓节”三句,述下雪。言近灯节时天上的雪神驾着鸾车而来,向人间撒下漫天大雪,刹时间平野阻隔,天水一色,混蒙一片。“霓节”,即指灯节。“飞琼”、“弄玉”,都是形容下雪。“倩皓鹤”两句,言雪神是接到白鹤送来的下雪令,被风姨喊醒的。“卫姨”,传说中的风神。“莫待”两句,言雪神趁着夜色降下了茫茫大雪,不到天明,大地上就一派银装素裹。“环佩”,也是指雪花。“正蹇驴”三句,有李贺骑驴觅诗之意境。此言词人想一早就趁着大雪骑一匹羸弱的小毛驴,独自一人去雪地里反复吟唱《咏雪词》。这时候道旁的茶馆、酒肆,想是因为天寒无人而“灶冷”、“门闭”,暂停营业。
“歌丽”四句,家宴赏雪。言室中门帘半挂,临阶处摆起了酒宴,词人举杯浮大白,身旁伊人艳音宛转歌唱侑酒。“碧蚁”,即绿蚁,借代酒。白居易诗“绿蚁新醅酒”可证之。“要须借”一句,“东君”,即春神;“灞陵”,汉文帝筑而葬此,因名灞陵,在长安县东。“灞陵折柳”,为汉唐以来送客典故。此言如果能请来春神,就可以借助他的力量送走这位雪神,使万物复苏。“晓梦”四句,点明上全系梦境。言风紧雪密,词人被严寒冻醒。词人说:原来家宴云云,全是我南柯一梦啊!只见室外片片雪花,词人迷糊中还当是在梦中所见的翩翩飞蝶呢。起床后,他赶忙去园中赏雪,见园中万物皆白,“千树万树梨花开”。檐边、枝梢挂着的冰柱,又像是为朋友送别而流下来的串串泪行。“晓梦先迷楚蝶”,化用李商隐“庄生晓梦迷蝴蝶”诗句意;“深院梨花”,直用岑参“千树万树梨花开”意境。
全词咏本调,紧扣词题,反复描述雪景,把它写得淋漓尽致。
“霓节”三句,述下雪。言近灯节时天上的雪神驾着鸾车而来,向人间撒下漫天大雪,刹时间平野阻隔,天水一色,混蒙一片。“霓节”,即指灯节。“飞琼”、“弄玉”,都是形容下雪。“倩皓鹤”两句,言雪神是接到白鹤送来的下雪令,被风姨喊醒的。“卫姨”,传说中的风神。“莫待”两句,言雪神趁着夜色降下了茫茫大雪,不到天明,大地上就一派银装素裹。“环佩”,也是指雪花。“正蹇驴”三句,有李贺骑驴觅诗之意境。此言词人想一早就趁着大雪骑一匹羸弱的小毛驴,独自一人去雪地里反复吟唱《咏雪词》。这时候道旁的茶馆、酒肆,想是因为天寒无人而“灶冷”、“门闭”,暂停营业。
“歌丽”四句,家宴赏雪。言室中门帘半挂,临阶处摆起了酒宴,词人举杯浮大白,身旁伊人艳音宛转歌唱侑酒。“碧蚁”,即绿蚁,借代酒。白居易诗“绿蚁新醅酒”可证之。“要须借”一句,“东君”,即春神;“灞陵”,汉文帝筑而葬此,因名灞陵,在长安县东。“灞陵折柳”,为汉唐以来送客典故。此言如果能请来春神,就可以借助他的力量送走这位雪神,使万物复苏。“晓梦”四句,点明上全系梦境。言风紧雪密,词人被严寒冻醒。词人说:原来家宴云云,全是我南柯一梦啊!只见室外片片雪花,词人迷糊中还当是在梦中所见的翩翩飞蝶呢。起床后,他赶忙去园中赏雪,见园中万物皆白,“千树万树梨花开”。檐边、枝梢挂着的冰柱,又像是为朋友送别而流下来的串串泪行。“晓梦先迷楚蝶”,化用李商隐“庄生晓梦迷蝴蝶”诗句意;“深院梨花”,直用岑参“千树万树梨花开”意境。
全词咏本调,紧扣词题,反复描述雪景,把它写得淋漓尽致。
猜你喜欢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áo)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láng)然。
入夜,洞庭湖上昏濛濛一片,客船孤零零地停泊在湖间。只有岸上一盏青灯荧荧作闪,同我乘坐的小船遥遥相伴。舱外一阵阵北风肆逞着淫威,想必在无情地摧残着梅花的花瓣。我禁不住推开船窗观看,这才发现已是大雪漫天。顿时我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我的诗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我朗声大笑,心情无比畅然。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水仙子·舟中
鏖战:激战。缴缠:纠缠。琅然:指笑声朗朗的样子。
小令前两句交代了孤舟碇泊的背景:时间是入夜,地点是洞庭湖,遥岸青荧的灯火,衬出了客船的冷寂。“洞庭烟”、“灯火青荧”,形象、色彩都有如绘画,足见作者驾驭语言及构筑意境的纯熟能力。孤舟无伴,船外又是昏茫茫一片,可想而知诗人只能蜷缩在船舱中,从而自然地度入“舟中”的题面。“朔风吹老梅花片”是意味深长的一笔。它补出了严冬的时令,还以其若实若虚的意象启人寻绎。在“夜泊洞庭边”的迷茫夜色中,是不可能望见“梅花片”的,可见全句是诗人的一种主观感觉。结合题目的“舟中”二字,则可发现此处的“朔风”,实是诗人在封闭的船舱中所获得的听觉印象。听觉印象而产生视觉效果,反映了朔风的劲烈。这种强烈的风声使作者生发了“吹老梅花片”的联想,于是才有“推开篷”细看究竟的相应举动,这样看来,“朔风”在这里还有陡至的意味。推篷是因为朔风的骤起,却得到了“雪满天”的全新发现,事出意外,惊喜顿生,难怪要“诗豪与风雪争先”了。这一句中的“豪”字,不止属于“诗”,也是对“风雪”的形容。一来它表现了风雪的劲猛,二来也说明了湖上风雪翻飞之景象,别具一种雄豪的阳刚之美。这首小令多能从无字之处读得隐微之意,再次证明了诗人遣字构像的佳妙。
以下写风、雪与诗情搅成一片,难分难辨,活脱脱是一幅江天风雪行吟图。风雪催诗,“一笑琅然”,豪情快意顿时将先前的孤寂悲冷一扫而光。全曲步步设景,层层推进,入情入理而又出新出变,是元散曲羁旅题材中一支开阔雄壮、别开生面的作品。
断塘流水洗凝脂(zhī),早起索吟诗。
何处觅(mì)西施?垂杨柳萧萧鬓(bìn)丝。
银匙藻(zǎo)井,粉香梅圃(pǔ),万瓦玉参差。
一曲乐天词,富贵似吴王在时。
脂粉塘水在雪景间流淌,仿佛在洗濯当年宫女雪白的肌肤,使我一早起来,就激起了作诗的愿望。
白雪茫茫,何处寻西施的遗影?但见垂柳挂满了冰雪,像鬓发添上了白霜。
井口堆雪像舀满了银子,梅园的雪粉还沾着芳香,高高低低的屋顶上,堆积着美玉,上下闪光。
我把白居易的诗作吟唱,眼前浮现着当年吴王夫差的富贵景象。
参考资料:
1、天下阅读网.太常引·姑苏台赏雪
姑苏台:一名胥台,在江苏吴县西南姑胥山上,传春秋时吴王夫差曾与西施作乐于上。断塘:指脂粉塘,为吴王宫人倾倒脂粉及洗濯处,在吴县西南灵岩山下。索:应当。
匙:此作动词,舀上。藻井:此指壁有彩饰的井,与作为天花板形式之一的古建筑术语“藻井”不同。参差:此指屋瓦高下不齐。
乐天词:白居易曾做苏州刺史,有《题灵岩寺》等诗。乐天,白居易字。
这首小令题为《姑苏台赏雪》,一开始却从距台有数峰之隔的“断塘”述起。“断塘”即脂粉塘,元林坤《诚斋杂记》:“吴故宫有香水溪,乃西施浴处,人呼为‘脂粉塘’。”凭这个处所,已足与同样因西施缘故而驰名的姑苏台发生感情上的联系。“洗凝脂”意含双关,它已暗点出“雪”的影响,实是因断塘塘岸的积雪白如凝脂,而联想起西施当年在此洗浴的景象。由此语激发起诗情和游兴,引出“觅西施”;再由觅西施不得,但见柳树积雪如“萧萧鬓丝”的怅惘,领出姑苏台的登临。这种针线细密、接笋无痕的布局,不仅预先交代了姑苏台外围的雪景,而且也表明作者“赏雪”并非单纯的冬令游览,而是“怀古”寄托的表现。
下片正面转入“姑苏台赏雪”。“银匙”、“粉香”、“玉参差”,生动地绘现了姑苏台上高高下下的积雪景观。以银、粉、玉作为比拟,与末句的“富贵”遥遥相应。“富贵似吴王在时”,表面上是赞词,其实却包含着微意。这是在说吴王富贵久已不存,如今台上的“富贵”气象,不过是如银如粉如玉的雪堆的错觉而已。作者在怀古意绪的驱动下,回忆起“吴王在时”的当年风流是不难想见的,但他原始的目的是“觅西施”,而此时却无言提及。他所吟唱的“一曲乐天词”,也已游离了登台的初衷(白居易《题灵岩寺》之类游吴作品,并无丝毫怀古内容)。这一切正暗示了作者事实上的失落感。作者将感情表现得如此隐婉,实有一种“伤心人别有怀抱”的意味。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qiáo)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gāng)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独倚竹杖眺望雪霁天晴,只见溪水上的白云叠叠重重。
樵夫正走回那白雪覆盖的茅舍,闪着冷光的夕日步下危峰。
野火烧燃着山上的蔓草,烟烽断续地缭绕着山石中的古松。
我走向返回山寺的道路,远远地,听见了悠扬的暮钟。
参考资料:
1、滕咸惠程相占.唐诗精选.北京市:金盾出版社,2002年:361页
2、王洪.中国古代诗歌精译.北京市:朝华出版社,1993年:464页
3、陈增杰.唐人律诗笺注集评.杭州市: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773页
白屋:以白茅覆盖的屋,贫者所居。危峰:高耸的山峰。
石松:石崖上的松树。
却回:返回。暮天钟:寺庙里用以报时的钟鼓。
这首诗展现了时景常情,但写得独行踽踽,空山寒寂,表现出清冷的诗风。
诗题四字概括揭示了全诗内容。诗中有雪,有晴,有晚,有望,画面就在“望”中一步步舒展于读者面前。
“”起笔即点出“望”字。薄暮时分,雪霁天晴,诗人乘兴出游,倚着手杖向远处眺望。远山近水,显得更加秀丽素洁。极目遥天,在夕阳斜照下,溪水上空升腾起鱼鳞般的云朵,幻化多姿,几乎多至“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归”、“下”二字勾勒出山间的生气和动态。在遍山皑皑白雪中,有采樵人沿着隐隐现出的一线羊肠小道,缓缓下山,回到白雪覆盖下的茅舍。白屋的背后则是冷光闪闪、含山欲下的夕阳。山峰在晚照中显得更加雄奇。樵人初归白屋,寒日欲下危峰,在动静光色的摹写中,透出了如作者贾岛诗风的那种清冷。
诗人视线又移向另一角度。那边是“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远处山冈上,野草正在燃烧。劲松郁郁苍苍,日暮的烟霭似断断续续生于石松之间,而傲立的古松又冲破烟雾耸向云天。“野火”、“断烟”是一联远景,它一明一暗,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冈草”貌似枯弱,而生命力特别旺盛,“野火”也不能烧尽。“石松”坚操劲节,形象高大纯洁,“断烟”也不遮掩。
诗人饱览了远近高低的雪后美景,夜幕渐渐降临,不能再盘桓延伫了。“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在这充满山野情趣的诗境中,骋目娱怀的归途上,诗人清晰地听到山寺响起清越的钟声,平添了更浓郁的诗意。这一收笔,吐露出诗人心灵深处的隐情。作者贾岛少年为僧,后虽还俗,但屡试不第,仕途偃蹇,此时在落第之后,栖身荒山古寺,暮游之余,恍如倦鸟归巢,听到山寺晚钟,禁不住心潮澎湃。“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辞》),诗人顿萌瞿昙归来之念了。
就在写这首诗的圭峰草堂寺里,贾岛曾写过一首《送无可上人》,为无可南游庐山西林寺赠别,最后二句云:“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尽管此后贾岛并未去天台山再度为僧,与无可结近邻,但在写诗当时,是起过这种念头的。这应是“闻打暮天钟”一语含义的绝好参证。同时,作者在那首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之下自注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这几句在表现苦吟孤傲之中也明言有“归卧故山”的思想。
“闻打暮天钟”作为诗的尾声,又起着点活全诗的妙用。前六句逶迤写来,景色全是静谧的,是望景。七句一转,紧接着一声清脆的暮钟,由视觉转到了听觉。这钟声不仅惊醒默默赏景的诗人,而且钟鸣谷应,使前六句所有景色都随之飞动起来,整个诗境形成了有声有色,活泼泼的局面。读完末句,回味全诗,总觉绘色绘声,余韵无穷。
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zhàn)。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
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
初雪后的五更之夜,黄花城中弥漫着寒光,积雪的峭壁上,栈道显得平滑了许多。无边的寒风也阻挠不了我披衣观景的兴致。
面对这茫茫雪色,不觉心中怅然,无限慨叹!什么时候才能天亮,天空中的晨星要消散了,广漠沙原上的大雁也已经起飞开始新的征程。
参考资料:
1、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2.05:37-38
五夜:即五更。古代将一夜分为甲、乙、丙、丁、戊五段,故称。栈:栈道。于绝险之地架木而成的道路。
平沙雁:广漠沙原上之大雁。
这首词描绘了黄花城雪后将晓的景象,与《烷溪沙·姜女庙》等或为同时之作。词全用白描,但朴质中饶含韵致,清奇中极见情味。黄花城奇异的景观,作者无聊赖的心绪跃然纸上。
词的上片描写边塞地区凌晨的景色。“五夜”二句谓落了一夜的雪,五更天色欲明之时,雪已经堆得与栅栏相平了。“西风”二句紧扣上文,所以要“看”,是由于积雪的寒光,使人误以为天色已明;“披衣”是由于西风劲吹,寒气袭人。
下片“对此”二句,又与“看”字关联。看到这白茫茫的一片大雪,无边无际,不觉令人百感交集,不住叹息。“何时旦”句用提问表明此时尚未天明,刚才只是误以为天明罢了。最后二句,又是对“何时旦”这一问题的答覆。星光渐淡,大雁开始起飞,离天明也不远了。“平沙”当然是指“平于栈”的积雪。遣词造句都有着落,前后互相呼应,行文十分绵密。
通篇只描写景物,而寓情于景,以景抒情。词人用开阔的意象表现内心的情感,将环境的空旷凄凉映照在情感上,将大的环境空间叠加在深沉而复杂的小的情感上,给人呈现一种极具艺术感染力的表现方式。
密洒征鞍无数。冥迷远树。乱山重叠杳难分,似五里、蒙蒙雾。
惆怅琐(suǒ)窗深处。湿花轻絮(xù)。当时悠飏(yáng)得人怜,也都是、浓香助。
骑马远行的路上,雪花铺天盖地落下,迷蒙了远处的树林,模糊了重叠的山岭,教人无法辨个明白,仿佛身陷五里雾中。
当初这雪花也飘进过我们的窗户,一如濡湿的花朵、轻盈的柳絮。那悠扬的样子多么惹人怜爱,但不是因为雪花太美,而是因为你就在我身边。
参考资料:1、(清)纳兰性德著.刘飞注,最忆西窗同剪烛纳兰容若词全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第21页2、(德)纳兰性德著.苏缨,毛晓雯注译,纳兰词全译清初第一词的最完整译注: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10:第35页。
征鞍:远行人的马鞍。冥迷远树:指在漫天飞雪中,远方的树木一片迷蒙。冥迷,迷蒙。杳:幽暗。
琐窗:窗棂上雕刻着精致花纹的窗,代指女子闺房。湿花:即雪花。雪为六角形晶体,古人称雷为六出(瓣)之花。轻絮:指雪。悠飏(yáng):雪花轻盈飞舞的样子。浓香:指琐窗内温馨的环境。
这是一首咏雪之作。
上片主要描绘了室外景物,将大雪纷飞之壮观之景展现在读者眼前。视角由近及远,近处是征鞍上密密麻麻的洒满了无数的雪花,远处则是树木冥迷,乱山重叠,杏渺难分,仿佛一切都笼罩在蒙蒙的烟雾之中。
下片随着雪花的飘扬,由室外转入室内。雪花像湿花柳絮一样,飘入了惆怅的琐窗深处。而这轻盈散落的雪花又勾起了咏雪人的感怀,因为那纷纷扬扬的雪花是那样的惹人怜爱,更何况它除了拥有轻盈的体态之外,还有“浓香”暗助呢。
整首词中,结句“浓香”二字用得巧妙,“浓香”到底是和雪花一样有若孤高清怀的梅花还是词人心中所思念的伊人,令人寻味。
断塘流水洗凝脂(zhī),早起索吟诗。
何处觅(mì)西施?垂杨柳萧萧鬓(bìn)丝。
银匙藻(zǎo)井,粉香梅圃(pǔ),万瓦玉参差。
一曲乐天词,富贵似吴王在时。
脂粉塘水在雪景间流淌,仿佛在洗濯当年宫女雪白的肌肤,使我一早起来,就激起了作诗的愿望。
白雪茫茫,何处寻西施的遗影?但见垂柳挂满了冰雪,像鬓发添上了白霜。
井口堆雪像舀满了银子,梅园的雪粉还沾着芳香,高高低低的屋顶上,堆积着美玉,上下闪光。
我把白居易的诗作吟唱,眼前浮现着当年吴王夫差的富贵景象。
参考资料:
1、天下阅读网.太常引·姑苏台赏雪
姑苏台:一名胥台,在江苏吴县西南姑胥山上,传春秋时吴王夫差曾与西施作乐于上。断塘:指脂粉塘,为吴王宫人倾倒脂粉及洗濯处,在吴县西南灵岩山下。索:应当。
匙:此作动词,舀上。藻井:此指壁有彩饰的井,与作为天花板形式之一的古建筑术语“藻井”不同。参差:此指屋瓦高下不齐。
乐天词:白居易曾做苏州刺史,有《题灵岩寺》等诗。乐天,白居易字。
这首小令题为《姑苏台赏雪》,一开始却从距台有数峰之隔的“断塘”述起。“断塘”即脂粉塘,元林坤《诚斋杂记》:“吴故宫有香水溪,乃西施浴处,人呼为‘脂粉塘’。”凭这个处所,已足与同样因西施缘故而驰名的姑苏台发生感情上的联系。“洗凝脂”意含双关,它已暗点出“雪”的影响,实是因断塘塘岸的积雪白如凝脂,而联想起西施当年在此洗浴的景象。由此语激发起诗情和游兴,引出“觅西施”;再由觅西施不得,但见柳树积雪如“萧萧鬓丝”的怅惘,领出姑苏台的登临。这种针线细密、接笋无痕的布局,不仅预先交代了姑苏台外围的雪景,而且也表明作者“赏雪”并非单纯的冬令游览,而是“怀古”寄托的表现。
下片正面转入“姑苏台赏雪”。“银匙”、“粉香”、“玉参差”,生动地绘现了姑苏台上高高下下的积雪景观。以银、粉、玉作为比拟,与末句的“富贵”遥遥相应。“富贵似吴王在时”,表面上是赞词,其实却包含着微意。这是在说吴王富贵久已不存,如今台上的“富贵”气象,不过是如银如粉如玉的雪堆的错觉而已。作者在怀古意绪的驱动下,回忆起“吴王在时”的当年风流是不难想见的,但他原始的目的是“觅西施”,而此时却无言提及。他所吟唱的“一曲乐天词”,也已游离了登台的初衷(白居易《题灵岩寺》之类游吴作品,并无丝毫怀古内容)。这一切正暗示了作者事实上的失落感。作者将感情表现得如此隐婉,实有一种“伤心人别有怀抱”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