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暖绣帏(wéi)重,宝篆(zhuàn)香微动。此外虚名要何用?醉乡中,东风唤醒梨花梦。主人爱客,寻常迎送,鹦鹉在金笼。
春意暖暖的画堂,绣花帏幕一重又一重,香炉里缭绕的香气微微颤动。身外的虚名要它有什么用?醉乡中,东风唤醒了梨花一般的春梦。主人好客,热情的迎送,看见鹦鹉在金笼里声声学舌。
参考资料:
1、蒋星煜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1245
画堂:汉代宫中的殿堂,后泛指华丽的堂舍。绣帏:绣花帏幕。宝篆香:形容缠绕的香烟的形状有如篆形的古文字。梨花梦:指像梨花一般开才即败的春梦。
译文
注释
画堂:汉代宫中的殿堂,后泛指华丽的堂舍。
绣帏:绣花帏幕。
宝篆香:形容缠绕的香烟的形状有如篆形的古文字。
梨花梦:指像梨花一般开才即败的春梦。
猜你喜欢
不恨残花妥。不恨残春破。只恨流光,一年一度,又催新火。纵青天白日系长绳,也留春得么。花院重教锁。春事从教过。烧_园林,尝梅台榭,有何不可。已安排、珍簟小胡床,待日长闲坐。
一城秋雨豆花凉,闲倚(yǐ)平山望。不似年时鉴(jiàn)湖上,锦云香,采莲人语荷花荡。西风雁(yàn)行,清溪渔唱,吹恨入沧(cāng)浪。
满城萧萧的秋雨一朵朵豆花瑟瑟清凉,闲倚平山堂上把远山眺望,眼前景象已不像当年鉴湖风光,那时候荷花鲜艳如云锦,香飘云空,采莲姑娘欢歌笑语荡漾在荷塘。看眼前,阵阵西风大雁南飞,清溪上渔歌传唱,恨不得早日荡游沧浪。
1、李伯钦.崇贤书院释译·图解元曲三百首.安徽:黄山书社,2016:120
小桃红:越调曲牌名,多用来抒情写意。句式为七、五、七、三、七、四、四、五,共八句。鉴湖:即镜湖,在今浙江绍兴西南。秋雨豆花凉:指豆花雨,俗以农历八月雨为豆花雨。平山:平山堂,在今江苏扬州西北瘦西湖北蜀冈上。年时:从前。锦云:如锦的彩云,比喻缤纷的荷花。吹:传。恨:遗憾。沧浪:此谓深绿色的湖水。
前二句点明此曲创作时令、地点。豆荚本已藤萎叶枯,委地零落,幸得秋时之雨滋润,故得重绽新花。“一城秋雨豆花凉,闲倚平山望闲。”两句写景,苍茫寥廓而凄凉,“平山”两字确定写作的地点是扬州,时间是秋末豆子开花的季节,而满天秋雨增加了迷茫的色彩。一个“闲”字,写出了当时之倚态,“望”字点出诗人之身在高处。诗人的心境在一倚一望当中自然流露了出来。读者可以想象得到作者凭依在平山堂的栏杆上那满面愁苦惶惑的表情。
三、四、五句,从写眼前之景转到对已逝岁月的回忆。“不似年时鉴湖上,锦云香,采莲人晤荷花荡。”镜头一转,作者的思绪飘回到遥远的当年和遥远的绍兴鉴湖。时空转换到那段快乐的生活情境上。湖面上有花团锦簇、翠叶送爽、红花飘香,仙境一般的画面。几位年轻好友指点江山的情景和当下独自凭倚栏杆面对潇潇秋雨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对比中抒发作者对友人的思念。
后三句作者由回忆昔时友人的欢聚情景回到现实,抒发苦闷心情。“西风雁行,清溪渔唱”是作者所见所闻的实景。远处一行大雁在秋风中艰难飞行,也象征作者到处漂泊的人生状况。“清溪”是作者面对的河流,那里传来渔父的歌声更加重了他的孤独寂寞之感。他的无限感慨好像被这西风中的歌声吹进了沧浪水中一般。“吹恨”是典故满用,是要把自己的幽怨愤懑之情随着秋风而完全抛弃,完全吹入到那沧浪的清水中。作者写渔父短歌,表达出一种寄身山水,浪迹江湖,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抒写的也是一种归隐退逸的情怀。这三句诗感物思人、伤怀,寄寓十分深厚。
全篇所表现的内容已经超出了怀远寄友的范围,曲折地表现了元代统治下知识分子普遍的坎坷人生和备受压抑的内心世界,具有深广的内容。小令在艺术上也很有特点,开头和结尾是现境,中间是对往事的回忆,时空有两次大的转换,从现实到过去再回到现实,由眼下的扬州到遥远的绍兴再回到眼前,这种由此及彼,再由彼及此的时空转换扩展了时空和表达情感的丰富性。
粉染南朝白,脂染东风碧。犹想当年阿侯,生小脸痕靧雪。
把红儿供养郁金堂,要沾些福泽。
旧作王家妾,今作卢家客。曾住乌衣玳梁,双燕也还认得。
错疑他姊妹嫁欢来,惹个侬愁绝。
一曲山香舞。门外桃花雨。清醥浮来,玉山颓了,十眉愁妩。
最欺人、还道有心情,觅羽陵残蠹。
醒眼今何计。十丈东华土。偏只赢他,一编陈墨,商量今古。
更何年、二十四桥边,问吹箫人处。
一掬东风倩。洒向灵均传。杜牧重来,紫云未嫁,十分凄恋。
写相思、红雨湿天涯,有丝丝如线。
转眼芳菲变。却洗梨花面。枕畔灯前,行行点点,啼痕谁见。
更何堪、簌簌滴湘裙,看明朝都遍。
秦淮不见翠双颦。摺扇香痕润。往事眉楼有谁问。
墨花春。
灵均旧怨都销尽。南朝艳粉,才人风韵,题咏到湘裙。
日暖亭皋绿。桃李浑如簇。步屧寻春,一行红粉,香车金犊。
更前村、窈窕旧当垆,正瓮头初熟。
独酌杯行速。醉倒青山足。待得醒来,归鸦满树,疏星射目。
恐明朝、阴雨陡然来,倩谁人秉烛。
绀云分翠隆蹉丝,玉线界宫鸦翅。露冷蔷薇晓初试。
淡匀脂,金篦腻点兰烟纸。含娇意思,殢人须是,亲手画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