嘒星暗河汉,素月落丘樊。送子归幽穴,流萤照寝门。
草虫哭灯死,风雨吊花魂。谁共茅山隐,牛衣有泪痕。
猜你喜欢
清明畅。
礼乐新。
候龙景。
练贞辰。
甬东有异兽,俗名讹曰歆。
其形类猴玃,或谓虎之精。
逐人求口食,咿哑小儿声。
满望乃谢去,不遂辄生嗔。
利爪捥人目,乌喙啄其身。
膏血尽且死,适意方欠伸。
行道足一迹,深山昼掩门。
众疑心是兽,何乃面如人。
不知椎剥吏,人面而兽心。
巫山十二多云雨,暮暮朝朝怨神女。江流峡束捲奔涛,几点芙蓉隔洲渚。
白云自飞明月高,黄牛滟滪争雄豪。峡口犹思弭征棹,霜寒夜听惊猿号。
君家石屏何处得,冥冥造化春无迹。却怜宋玉老多才,望断阳台楚天碧。
车轧轧,水活活。谁家田翁勤种田,插秧田中量疏密。
呼童课仆运秧马,俯首泥行股无䯋。今日车水满,明日祝秧活。
不知何日秀且颖,筑场刈禾赋秷秸。大儿读书如养苗,勿忘勿助不敢揠。
小儿读书心孔开,惟恐卤莽与灭裂。主人有田复有儿,书味酒香满一室。
呼童留客和田歌,田家之乐乐如何!
知止应无弋缴忧,平林斜日共悠悠。羽毛不预世间事,一任傍人笑白头。
鸟道几登顿,马蹄无暂闲。
崎岖出长坂(bǎn),合沓(tà)犹前山。
石激水流处,天寒松色间。
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
在鸟儿才能飞越的山路上簸颠,马蹄笃笃没有一刻偷闲。
好容易通过一道崎岖的长坡,又有重重叠叠的大山出现在眼前。
湍急的水流冲激着巨石,松树的枝叶划破了寒天。
为王事奔波路程尚没有走尽,且不要过早地回看刀环。
参考资料:
1、刘树勋.高适诗选: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122
2、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高适岑参诗选译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93
昌松:县名,唐陇右道武威郡属县,故城在今甘肃古浪县西。鸟道:只有鸟才能飞越的山道。多用来称险峻的山路。登顿:忽上忽下、忽行忽止,形容山路的难走。
坂:山坡,斜坡。合沓:重叠。
激:拍打、碰撞。
王程:奉王命差遣的行程。顾刀环:西汉李陵投降匈奴后,任立政等见到他,不便私语,便自循视刀环,表示可以还归于汉。环:谐音“还”,借作还意,隐指还家。
首联中“鸟道”,写山之高峻;“登顿”,上下意,诗中指翻山越岭。“几登顿”“无暂闲”,概括地描述了行人马不停蹄.在崇山峻岭中奔走的情景。以“几”修饰“登顿”,可见行人已走的路程之长。这两句落笔“山行”,既点题,也为后文作了铺垫。
颔联写行人在鸟道上跋涉已久,一定非常疲惫,走出漫长崎岖的山坡,满以为山路已尽,展现在面前的将是一望无际的平川,谁知起伏的山峦又如刚才走过的山一样横亘在面前。用一“出”字、一“犹”字,生动地显示了行人错以为山路已尽的兴奋,以及看到眼前横亘的山峦后失望、厌烦的情绪。两句诗一扬一抑,既写山路,又写行人;写山路回应“几登顿”,写行人回应“无暂闲”;写山行非常真切,写行人十分细腻。
颈联描写山间的具体景物。水石相激。湍奔而去,耐寒的松树,树色苍凉,令人顿生寒意。诗人驱马赶路,走出长坂,又入群山,“山行”的辛苦、乏味自在不言之中。现在又要过激流,穿寒松,荒寒的景象使山行之人不能不生孤寂、厌倦之感。
尾联诗人在自觉厌倦之时,马上自激自励:王事未尽,不当思归。“王程”二字总管“山行”,点明了此次”山行”的意义。“顾刀环”句用汉朝李陵的典故。李陵留匈奴后,汉使任立政等见到他,难以私下说话,便向他使眼色,井屡屡抚摸刀环,“环”与“还”谐音,示意其归还汉朝。在这里,诗人说“且莫顾刀环”,就是提醒自己“王程”未尽,公事未了,决不能中途而止。诗人以明确的尽职意识,战胜了“山行”的疲倦、孤寂,诗的情调也为之一振,表现出盛唐边塞生活中所洋溢的进取精神。
这首诗在剪裁上舍因去果,直截“山行”中的一段,以少总多,富于典型性。全诗八句,以“山行”为线索,前六句与山行之所见,意境真切,使人如临其境;后两句写山行之所想,情绪昂扬,一派盛唐风调。
平湖开霁色,寒碧照空心。
小立背桥影,缓行随柳阴。
向年劳远梦,到日记曾吟。
荷荡成茭地,萧萧秋意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