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舲溯流上,秋色竞纷纷。翠荇波仍绣,丹枫壁自文。
路疑千岭尽,山为一江分。夕照高低出,滩声远近闻。
薜衣过木客,椒酒问桐君。欲叩幽栖意,峰峰多白云。
猜你喜欢
夜雨鸣檐声录蔌。薄酒浇愁,不那更筹促。感旧伤今难举目。无聊独剪西窗烛。弹指光阴如电速。富贵功名,本自无心逐。粝食粗衣随分足。此身安健他何欲。
朝响疏疏不晻光,暮檐浏浏亦无长。
胡然可救焦枯厄,政尔能成湔祓方。
堆案文书小盘礴,并溪草树一徜徉。
君方问隐我思去,异日相望何有乡。
谩说江南暑郁蒸,渠知此处烈于焚。团蝇对面如楼子,虿蚤侵肌似锦文。
病瘦带围宽一尺,事荒才思退三分。梦魂自有清凉处,还看冰衣水皱裙。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醻无复见前贤。
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窘步相仍:窘步,迈步迫促。相仍,相沿袭。这里指以诗唱和酬答时次韵诗受到别人诗韵脚的束缚,不能自由表抒己意。古人有用诗歌相互酬答唱和的传统。起初,和诗时只要和意即可,和诗的体式、韵脚都不用顾虑。但是后来,却发展为和诗必须用所和之诗的韵,这称为和韵。和韵有同韵与次韵之分,同韵,是韵同而前后次序不同;次韵,是韵同且前后次序也相同。这种方法源于元白,皮日修、陆龟蒙也这样写,到了宋代苏轼、黄庭坚后,和韵次韵盛行,成为诗的一种体式。
这首诗是批评诗歌酬唱中的和韵风气。由于这种次韵酬唱的诗往往受到原诗韵脚的拘束和词义的限制,使作者不能自由地抒发自己的心迹,反要俯仰随人,窘步相仍,因此,元好问对这种诗风给予了辛辣讽刺,指出其“亦可怜”。要求诗人应该象庾信那样“纵横自有凌云笔”,大胆自由抒发自己地真性情,不要做随在别人后面的亦步亦趋的可怜虫。
幽人夜无寐,初月衔山阁。不见月出光,但见松影落。
春到年年醉习家,閒将野意向人誇。东风报道清明近,扶病犹能看杏花。
禅不用参,道不用学,
行住坐卧,是大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