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梢傍村坞,黯黯天地绿。忽有渔歌来,悠然逗深竹。
不知月出否,稍见玲珑玉。
猜你喜欢
西风不酿雨,东雷空自疾。莲女叶盖头,相将委花出。
但采了不妨,请看塔尖日。
似传西湖霁,西子初赐沐。宛尔碧髻鸦,娟然青曼睩。
欲住听晓莺,吴王忌人宿。
朝出锦官城,暮投浣花渡。步步花媚人,那能舍花去。
但使有酒沽,不妨花下住。
谡谡松际风,泠泠涧底泉。宫商偶时合,来搅幽人眠。
恍然梦中境,洞庭奏钧天。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rán)浑似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薤(jī)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十年了,国家的兵祸还是没有尽头。金人的侵略,前几年都已经深入到南京了。我客居在他乡的日子已经很久,年华已经老去,一想起这,我就心中黯然。我这一把稀疏的胡子,已经变得雪一样白了,枯涩的泪水,也是像冰一样的冷。
哪里该是我隐居的地方?我想应该去昊兴吧,可是,又怕这里的朋友们思念我。到那时啊,友人只有独个面对深夜的凄雨,屋子的小窗上,灯火映着孤单的身影。
参考资料:
1、萧枫选编.唐诗宋词全集第14卷:西安出版社,2000年07月第1版:第120页
2、邓绍基、周秀才、侯光复主编.中国古代十大词人精品全集:集外卷:大连出版社,1998年03月第1版:第93页
3、李平收张耕主编.学生版《唐宋词三百首》: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155页
兵不解:指战争未结束。胡尘:指金兵。江城:指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客:词人自指。疏髯:稀疏的胡须。浑:全。
齑盐:原意是指切碎的腌菜,此处专指最低限度的生活物资。吴兴:在今浙江省湖州市。故人:老朋友。若为情:如何为情,难为情。
词的上片开篇“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事实,包括从宣和七年金灭宋至绍兴四年金军兵临建康城下这段历史。前半句表达作者对侵犯者的愤慨,后半句表达他对朝廷的不满。两句正面点提形势,诉说对进犯者的谴责,和对造成“胡尘直到江城”局面的赵宋王室的不满。这一起句,具有统领全词的作用。下文所写愁苦心情、归隐的愿望,与故人告别的原因,皆根源于此句。由兴亡之变兴起兴亡之叹,由此引出下面叹老、送老、别友之事。“岁华销尽客心惊”,作者心惊于十年时间倏忽而逝,而自己报国无望,国事亦难以振兴。“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年华老去、无法驰骋疆场的遗恨,以及因国事而涕泪不止的忧虑之情。
词的下片,“送老”一词,上承“岁华销尽”、“疏髯”、“衰涕”,下启“吴兴”、“别愁”、“孤影”,是贯通上下词意的关键词。归隐虽是作者所愿,但是他却不忍心与老朋友道别。“相望”二字,点出依依惜别之态。“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是作者与故人分别之后,对故人孤独愁苦情态的想象。深夜的细雨、窗灯、孤影、别愁,共同构成一幅凄迷伤感的别后思念图。作者不写自己别后如何思念故人,却反过来想象故人如何思念自己。他想象故人深夜独对灯影,孑然一身,实际上对应的是自己的孤独寂寞。除此之外,这两句承上“故人相望若为情”,是悬想别后故人孤愁情状。词人借用苏轼诗的意象,以“别愁”、“孤影”表之,见故人于今独处无侣之苦,也反衬出自己的孤苦处境。最后一句以景作结,将词一开始抛出的对国家兴亡的忧虑,收结到深夜孤灯下的身影中,多少慨叹都蕴涵于其中。正因为不言,反而有了言不尽的深意。
就艺术特色而言,这首词起承转合,意脉不断,巧妙无痕。起首两句指出:兵祸不止,以至于“胡尘直到江城”。这一形势。此后虽然不再有一个字提到兴亡,但由此种下的兴亡之慨,随处可见。这样开头,有笼罩之功力。至过变处,词云“送老”,这和“十年”、“岁华销尽”、“疏髯”、“衰涕”是完全一致的,因而这两个字可谓承接严密。上片言老,是说国事不宁,个人衰弱而下片言老,则是寻求自己的归宿。所以“送老”一语承上而启下“应吴兴”、“别愁”、“孤影”,与之一脉相承。词到终了,却用雨天深夜之中,小窗前残灯映照下的“故人”形象收束,用环境描写来寄托难言的苦衷,创造出迷离恍惚的气氛,不但收来有力,而且含“有余不尽”之妙。
全词情感真挚深沉,沉郁中蕴含着满腔的爱国情怀,言有尽而意无穷。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诛茅竹里似岩栖,面面窗开翠色迷。长听雨来虚榻外,安知日转画栏西。
奚僮扫地收新箨,吟客敲门看旧题。我欲相寻无路入,鹧鸪何处隔烟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