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雀黄龙天使槎,赤城琼岛帝臣家。惊涛夜泛千峰月,绝峤春回万树花。
雁背霞从沙际没,鲎帆风向浪前赊。谁临无地通三界,人在中天祝九华。
猜你喜欢
宝髻(jì)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xù)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shēng)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挽了一个松松的云髻,化上了淡淡的妆容。青烟翠雾般的罗衣,笼罩着她轻盈的身体。她的舞姿就像飞絮和游丝一样,飘忽不定。
此番一见不如不见,有情不如无情。笙歌散后,醉酒初醒,庭院深深,斜月高挂,四处无声。
参考资料:
1、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48-49.
2、李静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37.
宝髻:妇女头上带有珍贵饰品的发髻。铅华:铅粉、脂粉。轻盈:形容女子的仪态美。
争如:怎如、倒不如。
司马光不以词作著名。然而,北宋词风甚盛之时,一些名臣如韩缜、韩琦、范仲淹都能事业之余写出很好的词,司马光也不例外。他的词作不多,遗留下来的只有三首,多系风情之作。其词不加虚饰,直抒胸臆,继承了“国风好色”、“《小雅》怨悱”的优良传统。此词中的“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即是写情的佳句。这说明,司马光并非假道学,而能表达真率的感情。
上片写宴会所遇舞妓的美姿,下片写对她的恋情,开头两句,写出这个姑娘不同寻常:她并不浓妆艳抹,刻意修饰,只是松松地换成了一个云髻,薄薄地搽了点铅粉。次两句写出她的舞姿:青烟翠雾般的罗衣,笼罩着她的轻盈的体态,象柳絮游丝那样和柔纤丽而飘忽无定。下阕的头两句陡然转到对这个姑娘的情上来:“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上句谓见后反惹相思,不如当时不见;下句谓人还是无情的好,无情即不会为情而痛苦。以理语反衬出这位姑娘色艺之可爱,惹人情思。最后两句写席散酒醒之后的追思与怅惘。
这首小令只幅之内把惊艳、钟情到追念的全过程都反映出来,而又能含蓄不尽,给人们留下想象的余地,写法别致。它不从正面描写那个姑娘长得多么美,只是从发髻上、脸粉上,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个淡雅绝俗的美人形象;然后又体态上、舞姿上加以渲染:“飞絮游丝无定”,连用两个比喻把她的轻歌曼舞的神态表现出来。而这首词写得最精彩的还是歇拍两句。当他即席动情之后,从醉中醒了过来,又月斜人静的时候,种种复杂的感受都尽括“深院月斜人静”这一景语中,达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
从结构上说,词的上片写其人其境,营造出惝恍飘忽,扑朔迷离的意境,下片写自己的感受,性灵流露,雅而不俗,余味深长。全词造句自然,意不晦涩,语不雕琢,随手写来,妥贴停匀,足见司马光作词虽为余技,却也显示出学识之厚与感情之富。
时令忽已变,行看被霜菊。可怜后时秀,当此凛风肃。淅沥翠枝翻,凄清金蕊馥。凝姿节堪重,澄艳景非淑。宁祛青女威,愿盈君子掬。持来泛樽酒,永以照幽独。
秘邃严庐斗极傍,知君此夕较连章。
天移宿幕邻尧屋,霞滟仙杯杂嵰霜。
坐觉铜籤随漏箭,卧惊银汉入宫墙。
精心百汰知无倦,千牍皆供夜石量。
寿酒欣陪竹下游,星明宝婺照机头。朝逢海上桃三熟,霜老怀中橘正秋。
绕膝斑衣纡彩袖,承家紫气识青牛。御舆捧檄俱欢事,舒日萱堂百不忧。
洪崖山下一臞儒,碧玉岩边抱病夫。永日翛然无复事,人欺憔悴鬼揶揄。
六鳌簸荡玄圃碎,三岛崩腾失空翠。海风掣断南山云,分我沧江半江水。
台南岩谷青岌岌,奇松怪石作人立。山巅恐有风雨来,林径空濛落花湿。
水东屴崱结平绿,积雾飞岚坐堪掬。蓬莱迢迢几万里,一碧天光浸寒玉。
吟翁回首看不足,缓步策驴度空谷。谁知咫尺山中幽,望断残晖立修竹。
朔风吹地曙衣凉,六郡悲笳出塞长。玉箸过期空有怨,锦衾遥夜欲销香。
霜姿变草千山白,日影笼沙万里黄。马上雄光聊复尔,儒生休讶是轻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