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漂
huá piāo
词语解释
拼音:huá piāo
词条内容:华漂,是指外国人在中国生活或工作的戏谑性说法。金融危机背景中全球经济变冷,一些外籍专业人才开始考虑来中国捞世界或在中国持续生活下去,是谓“华漂”,由俗语“北漂”挪用改良而来。
概述;华漂,是在中国生活或工作的外国人的戏谑性说法。一个神秘的东方国度——这是很多西方人对中国的印象。除了文化差异外,长期以来的闭国政策是导致这种印象的重要原因。中国开放政策伊始,外国人就开始陆续走进这个东方国家。技术人员、学生、商人、旅行者,他们游历中国的土地,在他们的注视下,这个国家也愈加开放和自信。
历史;在中国的外国人
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以独立自主的自信心,将“外国人”这个自鸦片战争以来就给中国人带来噩梦的群体,拒之门外
1951年1月,100家左右和外国有联系的文化、福利和宗教组织受到调查,其官员和成员被编出名录,其活动受到监督。”能走的,都走了。少数人坚持留在中国。他们多数在1949年前便已来到中国,带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把自己认同为“中国人”,从此生活在这个国度。
20世纪70年代前,3万多名帮助中国建设156个工业项目的前苏联专家,得到中国人的尊敬和礼遇。不过,这扇有限开放的沟通之门,也在1961年中苏关系破裂后关闭。
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来中国的外国人,绝大部分是来华投资的外商和我们请来帮助中国建设的专家,一般人要来中国仍然十分困难。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外国人在北京的活动范围仅限于“40里圈”内。“40里圈”就是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方圆40华里的范围,其他地方,外国人不得进入。此时,已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开放的步伐紧紧催促着中国内在体制的变迁。
1985年,中国第一部对外国人入境进行规范的政府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颁布,中国244个地区正式对外国人开放。曾经耀眼地伫立在北京主要路段的“未经允许,外国人不得穿越”的中英文标牌,也在北京市区范围内被摘除,只在远郊区县保留了100多块警示牌。
20世纪80年代末,年均来中国旅游的游客已经达到1.3万,他们的行程,由专门接待外国游客的国际旅行社安排。
1995年,北京在郊区的100多块“限外牌”也被摘除,北京基本对外国人全部开放,他们可以骑着自行车或开车到郊区游玩。
2003年北京取消了外国人定点住宿的限制,外国人在北京可以自由选择住宿地点,甚至可以住在居民家里。
2004年国务院颁布了《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标志着中国“绿卡”制度正式实施。
2005年,中国对外国人开放的县市已经增加到2650个,全国只有不到8%的地区未对外开放。
2006年入出境外国人已经达到了4424万人次,较2001年的2239万人次增长了97.6%。中国每年仅邀请来华的海外专家就超过44万人次,在华就业的外国人超过6万人,外国人每周在华投资额就达10亿美元。
现状;外国人在中国
如今(截止2014年)在北京,一些外国人集中居住的小区,已成为北京新的特色文化。在韩国人聚居的望京新城,一位物业公司管理人员统计了他管理的19栋楼的出租情况:50%的房子用于出租,韩国人约占租户的60%。在这个小区里,商店和饭馆的招牌都有中韩两种语言,“招店员一名,要求通韩语”的招聘启事贴在一家商店的门口。选择的自由,让更多的外国人在中国生活得自在、舒服
华漂 - 代表人物
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1890~1939),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