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

nuǎn dōng
相关笔顺
相关组词
词语解释

 拼音:nuǎn dōng 

词条内容:暖冬这一名词,以往气象学上没有定义,是近几年气候变暖而产生的新的气象名词,参考气象学上的暖流、暖锋、暖气团等概念,中国气象局气候专家,把冬季冷暖这一现象分成,暖冬和冷冬,即某年某一区域整个冬季(全国范围冬季为上年12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值或称气候平均值(常年值一般取近30年平均,自2002年开始我国根据WMO的规定起用1971至2000年30年平均值作为常年值)时,称该年该区域为暖冬,否则为冷冬。
简介;小雪是初冬的“脚步”
小雪是初冬的“脚步”
暖冬与冷冬是气候概念,是与气候平均情况比较而言的。中国气象局气候专家把冬季冷暖这一现象分成暖冬和冷冬,即某年某一区域整个冬季(全国范围冬季为上年12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值(或称气候平均值)时,该年该区域则为暖冬,否则为冷冬。
气候的常年值一般取近30年平均值,自2002年开始,中国根据WMO的规定启用1971至2000年30年平均值作为常年值。按此定义,中国1987年至2004年连续18年冬季平均气温高于1961-1990年气候平均值,即-4.7℃,故可称连续18年发生了暖冬现象,若按新的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即-4.2℃,而1995/1996年和1999/2000年两个冬季的全国平均气温分别为-4.3℃和-4.4℃均,低于新的气候平均值,就不能算暖冬。
暖冬并不意味着整个冬季都很暖和,冷暖交替是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暖冬季节里也常常出现冷暖交替的现象,但是以暖占优势,即暖的时间要比冷的时间长,暖的幅度要比冷的幅度大。反之则为冷冬。
形成原因;其一,厄尔尼诺影响。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增温和异常降温的两种现象,它的发生发展常常会引起全球气候异常。1951年以来发生过14次厄尔尼诺现象,有13次我国出现了暖冬气候。20世纪80年代以来,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高,厄尔尼诺现象频繁发生,我国持续偏暖。1951年以来发生的8次拉尼娜现象,有6次我国都出现了冷冬。
其次,随着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是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自工业化以来,由于大量矿物质燃料燃烧和森林砍伐,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迅速增加,与此同时,全球气温明显上升,近100年来已上升0.6℃以上。
其三,火山活动是一个原因。火山爆发会喷发出大量的火山灰,在高空形成一个“气溶胶”层,减少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使温度降低。据统计,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大的火山爆发明显减少,可能也是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
其四,欧亚大陆积。一般情况下,欧亚大陆冬季积面积大,有利于蒙古冷气团的发展和南下,常常使我国出现冷冬气候;但如果欧亚大陆冬季积面积小,则不利于蒙古冷气团的加强,使南下入侵我国的冷空气势力减弱,容易出现暖冬。
影响;利暖冬对冬小麦的生长非常有利,下点雨雪更有利于农田冬小麦、大棚蔬菜的生长旺盛。高温少雨雪的天气,对节约能源、交通运输、各种道路和线路施工、农田水利建设以及人们的户外作业都非常有利。
弊;但是暖冬也会带来一些麻烦,因为空气干燥,细菌容易传播,干燥的空气不利于空气净化,这种天气状况,人们易感冒,甚至会出现流感及其他疾病的流行。暖冬还容易诱发“病虫害”,会对林业方面造成一定影响。
应对措施;面对暖冬,人们一方面要从自身做起,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比如使用无氟冰箱,使用绿色能源等,减少加剧暖冬的因素,也就是说要增强环保意识。
另一方面,人们还要采取措施来适应暖冬生活。人们特别是老人孩子,应在冬季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冬春之交能抵抗倒春寒等反常天气带来的影响。而农业则应开发适宜暖冬生长又能抗寒的新品种。商家需要根据气候变化的趋势,对商品生产相应调整。另外,也可以在冬季对作物生长适当干预,以减少气候对农业的不利影响。
各地情况;辽宁省第一次出现暖冬是在1972年,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暖冬还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至今。辽宁省自1987年以来,除1999年和2000年冬季气温偏低外,辽宁已十多年冬季气温持续偏高。
2013年入冬以来,北京市平均气温为-2.1℃,比常年的-3.9℃偏高1.8℃,是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同期最高值。北京的天气,最冷的是12月和1月,因此,今冬是暖冬几成定局。

常用组词
大家都在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