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义
转自http://www.kuaic.com/zidian5 yì ㄧˋ
- 城市,都城:城~。都~。
- 旧指县:~人(同乡的人)。~庠(明清时称县学)。~宰。
- 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采~。
- 古同悒,愁闷不安。
方言集汇
转自http://www.kuaic.com/zidian5 - 粤语:jap1
- 客家话:[海陆丰腔]rip7[客英字典]jip7[沙头角腔]jip7[宝安腔]jip7[陆丰腔]jip7[台湾四县腔]jip7[梅县腔]jip7[客语拼音字汇]yib5
详细解释
转自http://www.kuaic.com/zidian5 〈名〉
-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为囗( wéi),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合起来表城邑。“邑”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变体为右耳旁。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本义:国)
- 古代称侯国为邑 [state]
- 邑,国也。——《说文》。段玉裁注:“《左传》凡称人曰大国,凡自称曰敞邑。古国邑通称。” 朱骏声通训定声:“《书》‘西邑夏’、‘天邑商’、‘大邑周’,皆谓国。”
-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左传·僖公四年》
- 又如:敝邑(对本国的谦称)
- 国都,京城 [capital]
- 邑外谓之郊。——《尔雅》。郭璞注:邑,国都也
- 商邑翼翼。——《诗·商颂·殷武》
- (翼翼:整齐的样子)
- 是以论其迁邑易京,则同规乎殷盘。——汉· 张衡《东京赋》
- 又如:商邑(商都)。又指旧都
- 天子治居之城曰都,旧都曰邑也。——唐· 慧琳《一切经音义》
- 又如:邑庙(城隍庙);邑野(都邑郊野)
- 指古代无先君宗庙的都城 [city]
- 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左传》。孔颖达疏:小邑有宗庙,则虽小曰都,无乃为邑,为尊宗庙,故小邑与大都同名
- 又如:邑郛(城郭);邑门(城门;都邑之门)
- 泛指一般城镇。大曰都,小曰邑 [city]
- 小则获邑,大则获城——宋· 苏洵《六国论》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宋· 王安石《伤仲永》
- 邑小不足容。——清· 张廷玉《明史》
- 摄篆旁邑。——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 邑有成名。——《聊斋志异·促织》
- 俾入邑庠。
- 又如:邑人(乡邑中的人);邑子(同乡,同邑人);邑屋(村舍);邑落(村落);邑党(乡党);邑闾(里巷的门);邑邻(邻里)
- 旧时县的别称 [county]
-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唐· 柳宗元《封建论》
- 故今之邑民,最独畏旱而旱辄连年。——宋· 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
- 又如:邑乘(县志;地方志);邑僚(县府中的同僚);邑尉(县尉);邑宰(县邑之长。即县令)
- 通称诸侯的封地、大夫的采地 [fief;feud]
- 邑万家。——《战国策·燕策》
- 然广不得爵邑。——《史记·李将军列传》
- 又如:邑入(贵族在封地上所收的租税);邑(邑,采邑;祭肉。借指封地的收入);邑钱(封邑的租税收入);邑赏(封地和赏赐);邑粟(采邑的赋粟);邑族(封地和宗族);邑国(古代大夫、诸侯的封地);邑租(封邑的租赋)
- 居民聚居的地方 [village;town]
- 邑犬群吠。——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康熙字典》
转自http://www.kuaic.com/zidian5 - 《酉集下》《邑字部》 ·邑 ·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0
- 《集韻》於汲切《集韻》《韻會》乙及切《正韻》一入切,��音浥。《說文》國也。《正韻》都邑也。《釋名》邑,人聚會之稱也。《史記·五帝紀》舜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周禮·地官·小司徒》四井爲邑,四邑爲丘。又《載師》以公邑之田任甸地,以家邑之田任稍地。《註》公邑,謂六遂之餘地。家邑,謂大夫之采地。 又王畿亦稱邑。《書·湯誓》率割夏邑。《詩·商頌》商邑翼翼。 又侯國亦稱邑。《書·武成》用附我大邑周。《詩·大雅》作邑于豐。 又於邑,氣逆結不下也。《楚辭·九章》氣於邑而不可止。《前漢·成帝贊》言之可爲於邑。《註》於邑,短氣也。 又邑邑,與悒悒通。《史記·商君傳》安能邑邑待數十百年。 又複姓。《廣韻》漢有邑由氏。 又《集韻》《正韻》��遏合切,音姶。阿邑,與阿匼同,諂諛迎合貌。《前漢·張湯傳》以智阿邑人主,與俱上下。 又叶弋灼切,音藥。《後漢·杜篤·論都賦》成周之隆,乃卽中洛。遭時制都,不常厥邑。 《說文》从口,音圍,象四境。卪聲。尊��大小有等,故从卪會意。偏旁作阝,俗从口从巴。非。*備考:《篇海類編》同邼。
说文解字
转自http://www.kuaic.com/zidian5 - 《卷六》《邑部》 ·邑
- 國也。从囗;先王之制,尊卑有大小,从卪。凡邑之屬皆从邑。於汲切
English
转自http://www.kuaic.com/zidian5 area, district, city, st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