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解釋 | 拿恩惠報答仇恨。形容對人寬容;不僅不記仇;反而給以好處。 |
---|---|
成語出處 | 《論語 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成語簡拼 | ydby |
成語注音 | ㄧˇ ㄉㄜˊ ㄅㄠˋ ㄧㄨㄢˋ |
成語拼音 | yǐ dé bào yuàn |
發音讀音 | |
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成語用法 | 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
成語結構 | 偏正式成語 |
產生年代 | 古代成語 |
成語正音 | 怨,不能讀作“yuān”。 |
成語辨形 | 怨,不能寫作“冤”。 |
近義詞 | 以直抱怨、以理相待、以德報德 |
反義詞 | 忘恩負義、無情無義、翻臉無情 |
成語例子 |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西安事變時期,中國共產黨以德報怨,協同張學良、楊虎城兩將軍,釋放蔣介石,希望他悔過自新,共同抗日。 |
英語翻譯 | repay injury with kindness |
日語翻譯 | 徳(とく)をもって恨(うら)みに報(むく)いる |
俄語翻譯 | платить добром за зло |
其他語言 | <法>rendre le bien pour le mal |
成語故事 |
魏國邊境靠近楚國的地方有一個小縣,一個叫宋就的大夫被派往這個小縣去做縣令。 兩國交界的地方住著兩國的村民,村民們都喜歡種瓜。這一年春天,兩國的邊民又都種下了瓜種。 不巧這年春天,天氣比較干旱,由于缺水,瓜苗長得很慢。魏國的一些村民擔心這樣旱下去會影響收成,就組織一些人,每天晚上到地里挑水澆瓜。 連續澆了幾天,魏國村民的瓜地里,瓜苗長勢明顯好起來,比楚國村民種的瓜苗要高不少。 楚國的村民一看到魏國村民種的瓜長得又快又好,非常嫉妒,有些人晚間便偷偷潛到魏國村民的瓜地里去踩瓜秧。 宋縣令忙請村民們消消氣,讓他們都坐下,然后對他們說: “我看,你們最好不要去踩他們的瓜地。” 村民們氣憤已極,哪里聽得進去,紛紛嚷道: “難道我們怕他們不成,為什么讓他們如此欺負我們?” 宋就搖搖頭,耐心地說: “如果你們一定要去報復,最多解解心頭之恨,可是,以后呢?他們也不會善罷甘休,如此下去,雙方互相破壞,誰都不會得到的一個瓜的收獲。” 村民們皺緊眉頭問: “那我們該怎么辦呢?” 宋就說: “你們每天晚上去幫他們澆地,結果怎樣,你們自己就會看到。” 村民們只好按宋縣令的意思去做,楚國的村民發現魏國村民不但不記恨,反倒天天幫他們澆瓜,慚愧得無地自容。 這件事后來被楚國邊境的縣令知道了,便將此事上報楚王。楚王原本對魏國虎視眈眈,聽了此事,深受觸動,甚覺不安,于是,主動與魏國和好,并送去很多禮物,對魏國有如此好的官員和國民表示贊賞。 魏王見宋就為兩國的友好往來立了功,也下令重重地賞賜宋就和他的百姓。 |
引用地址:https://www.kuaic.com/zidian6/chengyu/14163.htm
簡體版本:https://www.kuaic.com/zidian2/MTQxNjM=.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