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解釋 | 不恥:不以為恥辱;下問:降低身份請教別人。不以向比自己學識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請教為可恥。形容虛心求教。 |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何晏集解:“下問,謂凡在己下者。” |
成語簡拼 | bcxw |
成語注音 | ㄅㄨˋ ㄔㄧˇ ㄒㄧㄚˋ ㄨㄣˋ |
成語拼音 | bù chǐ xià wèn |
發音讀音 | |
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成語用法 | 動賓式;作主語、謂語、賓語;含褒義,形容虛心求教 |
成語結構 | 緊縮式成語 |
產生年代 | 古代成語 |
成語正音 | 問,不能讀作“wén”。 |
成語辨形 | 恥,不能寫作“尺”。 |
近義詞 | 不矜不伐、謙虛謹慎、功成不居 |
反義詞 | 好為人師、驕傲自滿、居功自傲 |
成語例子 | 在學習上,我們要有不恥下問的精神。 |
英語翻譯 | stoop to ask questions from common people |
日語翻譯 | 下問(かもん)を恥(は)じない,自分より下の人に教えを請うのを恥(はじ)としない |
俄語翻譯 | не стыдиться спрáшивать у других |
其他語言 | <法>condescendre à,ne pas avoir honte de,ne pas rougir de consulter un inférieur |
成語謎語 | 向乞丐討教 |
成語故事 |
春秋時代的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人們都尊奉他為圣人。然而孔子認為,無論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來就有學問的。 一次,孔子去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祭祖典禮,他不時向人詢問,差不多每件事都問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說他不懂禮儀,什么都要問。孔子聽到這些議論后說:“對于不懂的事,問個明白,這正是我要求知禮的表現啊。” 那時,衛國有個大夫叫孔圉(音yu),虛心好學,為人正直。當時社會有個習慣,在最高統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給他另起一個稱號,叫謚(音shi)號。按照這個習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謚號為“文”,所以后來人們又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有些不服氣,他認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問孔子:“老師,孔文子憑什么可以被稱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意思是說孔圉聰敏又勤學,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為恥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為他的謚號。 |
引用地址:https://www.kuaic.com/zidian6/chengyu/2743.htm
簡體版本:https://www.kuaic.com/zidian2/Mjc0Mw==.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