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解釋 | 楚人和氏得玉璞,兩獻楚王,兩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為璧,世稱“和氏璧”。比喻不識良材或懷才不遇。 |
---|---|
成語出處 | 見《韓非子 和氏》。 |
成語簡拼 | bbsx |
成語注音 | ㄅㄞˊ ㄅㄧˋ ㄙㄢ ㄒㄧㄢˋ |
成語拼音 | bái bì sān xiàn |
發音讀音 |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成語用法 | 作賓語、定語;指懷才不遇 |
成語結構 | 主謂式成語 |
產生年代 | 古代成語 |
近義詞 | 懷才不遇 |
反義詞 | 將遇良才 |
成語例子 | 〖示例〗明珠暗投反按劍,白璧三獻還遭刖。 ★明 何景明《田子行》 |
成語故事 |
春秋時期,楚國珠寶匠卞和從山中發現一塊璞玉原料,興高采烈跑到宮里去進獻給楚厲王,楚厲王認為這根本就是石頭,就命人砍了他的左腳;進獻給楚武王,楚武王也同樣砍了他的右腳。只有楚文王識貨,命人加工成為有名的和氏璧 |
引用地址:https://www.kuaic.com/zidian6/chengyu/28846.htm
簡體版本:https://www.kuaic.com/zidian2/Mjg4NDY=.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