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解釋 | 屈、撓:彎曲。不屈服。形容不畏強暴和困難;十分頑強;決不屈服。 |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敘傳下》:“樂昌篤實,不橈(撓)不詘(屈)。” |
成語簡拼 | bqbn |
成語注音 | ㄅㄨˋ ㄑㄩ ㄅㄨˋ ㄣㄠˊ |
成語拼音 | bù qū bù náo |
發音讀音 | |
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感情色彩 | 褒義成語 |
成語用法 |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形容人頑強 |
成語結構 | 聯合式成語 |
產生年代 | 古代成語 |
成語正音 | 撓,不能讀作“ráo”。 |
成語辨形 | 屈,不能寫作“曲”。 |
成語辨析 | 見“百折不撓”(35頁)。 |
近義詞 | 堅忍不拔、百折不撓、視死如歸 |
反義詞 | 卑躬屈膝、奴顏婢膝 |
成語例子 | 一百多年來,我們的先人曾跟國內外反動勢力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 |
英語翻譯 | never give in |
日語翻譯 | 不撓不屈(ふとうふくつ) |
俄語翻譯 | непоколебимый |
其他語言 | <法>inflexible <indomptable> |
成語謎語 | 彎腰抓癢 |
成語故事 |
故事王商,字子威,繼承父親的封號為樂呂侯,是漢成帝的丞相,他為人耿直,作風正派。 漢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長安城中忽然有傳言說要發大水了,長安城就要被水吞沒了。剎時間,整個長安城的老百姓都驚慌起來大家扶老攜幼,爭相逃命。 消息傳到宮中,漢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宮中議事,商量對策。成帝的舅父、大將軍王鳳也驚慌失措,勸成帝、太后趕快躲到船上去準備撤離。大臣們也紛紛附和王鳳的意見。只有孫丞相王商堅決反對,他認為大水不可能突然而來,一定是謠傳,在這個關鍵時刻更不能輕易撤離,這樣只會使人心更加慌亂。成帝采納了王商的意見,過了一會,城里也沒見大水來,謠言不攻自破,城里的秩序也慢慢恢復了。調查下來,確實是傳言失實。成帝對王商能力排眾議很贊賞。王鳳卻認為是王商使他下不了臺,因此心懷不滿。 王鳳有個親戚叫楊肜,是瑯那太守,因為沒有把他管轄的地方管理好,王商要辦他的罪,王鳳為此親自跑到王商面前,替楊肜說情,為他開脫。王商堅持原則,免去了楊肜的官職,王鳳更加懷恨在心,千方百計想要打擊報復。于是他勾結了同伙,誣陷王商。漢成帝最后聽信了讒言,罷免了王商的丞相職務。 但是,是非自有公論。《漢書》的作者班固在撰寫王商的傳記時對王商的評價是:為人誠實公正,不屈不僥。這樣的評論是很客觀公正的。 |
引用地址:https://www.kuaic.com/zidian6/chengyu/2900.htm
簡體版本:https://www.kuaic.com/zidian2/MjkwMA==.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