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地質年代
【拼音】dì zhì nián dài
【解釋】地殼上不同年代的巖石在形成過程中的時間和順序。有相對地質年代和放射測定年代(絕對地質年代)之分。相對地質年代只說明巖石在生成時間上的新老順序,如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放射測定年代則明確說明巖石生成距今的年數,根據巖層中放射性同位素蛻變產物的含量加以測定。詳見下表。[ht6h]地質年代表宙代紀符號同位素年齡(單位百萬年)開始時間持續時間生物發展的階段顯生宙新生代kz第四紀q1616本紀初期人類祖先出現。新第三紀n23214植物和動物接近現代。淡水藻常見。小型浮游有孔蟲繁盛。哺乳類形體變大。老第三紀e6542被子植物繁盛。海中以貨幣蟲、軟體動物和六射珊瑚為主。哺乳類發展迅速。中生代mz白堊紀k13570本紀后期,被子植物大量發現。有孔蟲興盛。菊石和箭石漸趨絕跡。爬行類至后期急劇減少。侏羅紀j20570真蕨、蘇鐵、銀杏和松柏類等繁榮。箭石和菊石興盛。巨大的爬行類(恐龍)發展。鳥類出現。三疊紀t25045裸子植物進一步發展。腕足類減少。菊石和瓣鰓類發育。迷齒類絕跡。爬行類發展。哺乳類出現。(續表)宙代紀符號同位素年齡(單位百萬年)開始時間持續時間生物發展的階段顯生宙古生代pz二疊紀p29040至晚期,木本石松、蘆木、種子蕨、科達樹等趨于衰落,裸子植物如松柏類等開始發展。菊石、腕足類等繼續發展。本紀末,四射珊瑚、床板珊瑚、三葉蟲、b12f類絕滅。石炭紀c35565真蕨、木本石松、蘆木、種子蕨、科達樹等大量繁榮。筆石衰亡。珊瑚、b12f類、腕足類很多。兩棲類進一步發展。爬行類出現。泥盆紀d41055在早期裸蕨類繁榮,中期后,蕨類植物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現。腕足類和珊瑚發育。原始菊石出現。昆蟲和原始兩棲類(迷齒類)最初發現。魚類發展。至晚期,無頜類趨于絕滅。志留紀s43828在末期,裸蕨類開始出現。腕足類和珊瑚繁榮。三葉蟲和筆石仍繁盛。無頜類發育。至晚期,原始魚類出現。奧陶紀o51072藻類廣泛發育。海生無脊椎動物如三葉蟲、筆石、頭足類、腕足類、棘皮動物(海林檎)等非常繁盛,板足鱟類出現。發現可靠的四射珊瑚。鈣藻發育。寒武紀∈57060紅藻、綠藻等開始繁盛。與元古代化石記錄相比,若干門類無脊椎動物,尤其是三葉蟲等開始繁榮。低等腕足類、古杯動物等發育。元古宙pt尚無普遍采用的劃分方案25001930藍藻和細菌開始繁盛。至末期,無脊椎動物出現。太古宙ar40001500晚期有菌類和低等藍藻存在,但可靠的化石記錄不多。來自http://www.kuaic.com/zidian6
本頁:https://www.kuaic.com/zidian6/ci/192076.htm
簡體:https://www.kuaic.com/zidian1/MTkyMDc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