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廨本錢

【詞語】公廨本錢

【拼音】gōng xiè běn qián
【解釋】1.唐代官府的商業資本和高利貸資本。從北朝起到隋唐,官府常用公款投入商業或貸放市肆取利。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設置公廨本錢,由各州令史經管,人稱捉錢令史。每人以五萬以下本錢交市肆販易,每月收取息錢四千文,年息約達本金百分之百,名月料錢。以后利率有降低趨勢,但到會昌元年(公元841年)月息仍定五分,合年利百分之六十。《唐會要》卷九一載,開元六年(公元718年)秘書少監崔沔說:收利數多,破產者眾……在于平民,已為重賦。



公廨本錢漢字解釋:

本頁:https://www.kuaic.com/zidian6/ci/232237.htm

簡體:https://www.kuaic.com/zidian1/MjMyMjM3.htm


別人正在搜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