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

【詞語】五四運動

【拼音】wǔ sì yùn dòng
【解釋】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各戰勝國在巴黎舉行“和平會議”。會議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獲得的特權轉交給日本,北洋軍閥政府竟準備簽字承認。5月4日,北京學生三千余人在天安門前舉行示威,高呼“還我青島”、“取消二十一條”等口號,示威隊伍還火燒交通總長曹汝霖住宅,痛打在曹家的駐日公使章宗祥。軍閥政府逮捕學生三十余人。學生立即罷課。6月3日后,上海工人發動罷工聲援,全國響應,掀起“六三運動”,形成了以學生斗爭為先導,工人階級為主力軍,包括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參加的全國規模的革命運動。軍閥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撤去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訂“二十一條”時駐日公使)職務,拒絕在和約上簽字。這次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五四運動漢字解釋:

本頁:https://www.kuaic.com/zidian6/ci/90023.htm

簡體:https://www.kuaic.com/zidian1/OTAwMjM=.htm


別人正在搜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