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青 shua qing詞語解釋:
踏青。明朝時北京人對端午郊游的俗稱。
相關解釋:
北京人:①舊稱“中國猿人”,也稱“北京猿人”。世界著名的猿人化石。1927年發現于北京周口店龍骨山洞穴內。迄今已發現完整和較完整的頭蓋骨化石六具,另有牙齒化石和其他部位骨骼化石多件,分屬于四十多個個體。其絕對年代不少于六十九萬年。群居于洞穴,狩獵為生,使用石器和骨器,有長期的用火經歷。
②話劇劇本。曹禺作于1941年。曾經歷榮華富貴的曾老太爺因家道中落,老境坎坷。兒媳思懿虛偽殘忍,兒子文清與妻子不和,同表妹愫芳相愛。女婿整日空談,無所作為。孫媳瑞貞不堪婆母的兇惡,與丈夫離婚。文清受愫芳鼓勵曾外出謀求新生活,但不久悄然歸來,服毒自盡。瑞貞與愫芳終于出走,離開了腐朽窒息的家。
俗稱:通俗的或非正式的稱呼。
明朝:1.清晨。
2.明天。今天的下一天。
3.以后,將來。
踏青:習俗娛樂活動。于花草返青的春季,結伴到郊外原野遠足踏青,并進行各種游戲以及蹴鞠、蕩秋千、放風箏等活動。
端午:我國傳統節日,農歷五月初五日。相傳古代詩人屈原在這天投江自殺,后人為了紀念他,把這天當做節日,有吃粽子、賽龍舟等風俗。也作端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