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歲穰,六歲旱 liu sui rang,liu sui han詞語解釋:
春秋后期出現的一種農業豐歉循環學說。《史記.貨殖列傳》:“故歲在金﹐穰;水﹐毀;木﹐饑(據《越絕書》應為”康“);火﹐旱……六歲穰﹐六歲旱﹐十二歳一大饑。”《越絕書.計倪內經》:“太陰三歲處金則穰﹐三歳處水則毀﹐三歲處木則康﹐三歲處火則旱……天下六歲一穰﹐六歲一康﹐凡十二歲一饑。”太陰即木星﹐每十二年繞天空運行一周﹐木星運行至酉稱歲在金﹐為“穰”﹐即大豐年﹔又六年運行至卯是歲在木﹐為“康”﹐即小豐年﹔運行至子是歲在水﹐為“毀”﹐即大荒年;隔六年至午是歲在火﹐又為旱年。這就形成所謂六年一穰﹐六年一旱或十二年一大饑的循環。這種主張反映了古人想掌握農業生產豐歉的規律﹐以便趨利避害﹐達到國富民足的目的。
相關解釋:
以便:用于下半句話開頭,表示使下文所說的目的容易實現。
循環:回旋。比喻周而復始:花開花謝,月圓月缺,循環無盡。
學說:指學術上自成理論體系的主張或見解:達爾文創立了生物進化學說。
太陰:①月亮。日月對舉,日稱太陽,故月稱太陰:坐使青天暮,小星愁太陰。
②極盛的陰氣:冬為太陰。
一周:1.循回一遍。
2.一圈。
3.一星期。
4.指一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