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黃

皮黃 pi huang
詞語解釋
“西皮”﹑“二黃”兩種聲腔的并稱。京劇的聲腔﹐以西皮和二黃為主﹐故京劇亦稱“皮黃”。參見“西皮”﹑“二黃”。
相關解釋
聲腔:
戲曲名詞。戲曲藝術根據演唱的腔調來區別劇種及其音樂的歸屬。通常把音樂或演唱方式上具有較多共同特點的腔調歸為一個聲腔系統。明清以來,影響較大的有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黃等。
西皮:
1.即黃陂調。戲曲腔調之一。唱腔明快高亢﹐剛勁挺拔﹐適于表達歡樂﹑激越﹑奔放的感情。明清之際﹐秦腔由西東傳﹐結合湖北民間曲調演變而成西皮。湖北方言稱唱為“皮”﹐西皮即由西傳東的唱腔;或謂西皮脫胎于秦腔的“皮子”﹐故名。
2.漆器的異稱。宋曾三異《因話錄》謂髹器稱西皮者﹐乃西方馬韉因馬鐙磨擦﹐有凹處粲然成文﹐遂以髹器仿為之。明都穆《聽雨紀談》對此說有所辨正﹐以為髹器當作“犀毗”。毗者臍也。犀牛臍旁多文﹐坐臥磨礪﹐色甚光明。西域人割取以為腰帶飾。髹器仿為之﹐遂襲其名。但據近人研究﹐謂自宋代以后﹐人們開始用“犀毗”借喻黑色髹器﹐當時又稱“犀皮”或“西皮”。一說﹐黑色雕漆多半由中國西部傳來﹐故稱“西皮”。
二黃:
戲曲聲腔之一,用胡琴伴奏。跟西皮合稱皮黃。也作二簧。
京劇:
我國全國性的主要劇種之一。清中葉以來,以西皮、二黃為主要腔調的徽調、漢調相繼進入北京,徽漢合流演變為北京皮黃戲,即京劇。也叫京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