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
拼音: jiāo 注音:ㄐㄧㄠ
部首:木 部外筆畫:8 總筆畫: 12
五筆86/98: SHIC 倉頡:DYFE 鄭碼:FIKX 電碼:2786
筆順編號:123421123454 四角號碼: 47940 UNICODE: 6912
基本字義
jiāo ㄐㄧㄠˉ
- 〔花~〕a.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果實球形,暗紅色,種子黑色,可供藥用或調味;b.這種植物的果實,簡稱“椒”,如“~鹽”。“~酒”。“~桂”(常用來喻賢人)。
- 〔胡~〕a.常綠藤本植物,果實球形,紅色,成熟后紅黑色,味辛辣,可供藥用或調味;b.這種植物的果實。
方言集匯
- 粵語:ziu1
- 客家話:[梅縣腔]ziau1[陸豐腔]ziau1[客英字典]ziau1[沙頭角腔]ziau1[客語拼音字匯]jiau1zeu1[臺灣四縣腔]zeu1ziau1[東莞腔]ziau1[寶安腔]ziau1[海陸豐腔]ziau1
詳細解釋
〈名〉
- (形聲。從木,叔聲。本義:花椒)
- 同本義。蕓香科植物 [Bunge prickly ash]。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具香氣。單數羽狀復葉,果實作調味料,并可提芳香油入藥。種子可榨油,葉制農藥
- 焚椒蘭也。——唐· 杜牧《阿房宮賦》
- 又如:椒科(泛指各種調味佐料);椒圖(椒涂。神話傳說中一種形似螺蚌的動物,性好閉口,古代常把它畫在門上做裝飾)
- 辣椒 [pepper]。如:朝天椒;牛角椒
《康熙字典》
- 《辰集中》《木字部》 ·椒 ·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8
- 《唐韻》卽消切《集韻》《正韻》茲消切,音焦。《說文》莍也。或作。亦作。《爾雅·釋木》椒榝醜莍。《註》莍萸子聚生成房貌。《疏》椒者,榝之類,實皆有莍彙自裹。《詩·唐風》椒聊之實,蕃衍盈升。《陸疏》聊,語助也。椒樹似茱萸,有針刺,葉堅而滑澤,蜀人作茶,吳人作茗。今成臯山中有椒,謂之竹葉椒。東海諸島亦有椒樹,子長而不圓,味似橘皮,島上獐、鹿食此,肉作椒橘香。 又《漢官儀》皇后以椒塗壁,稱椒房,取其溫也。《桓子·新論》董賢女弟爲昭儀,居舍號椒風。 又《荀子·禮論》椒蘭芬苾,所以養鼻也。 又《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長幼以次拜賀,進椒酒。 又土高四墮曰椒丘。《屈原·離騷》馳椒丘且焉止息。 又山頂亦曰椒。《謝莊·月賦》菊散芳于山椒。 又邑名。亦姓也。椒,春秋楚邑,椒舉以邑爲姓。 又《集韻》子肖切,音醮。芬香也。《詩·周頌》有椒其馨。 《說文》無椒字。茮,子寮切。《徐鍇曰》茮,卽今之椒。《正字通》謂徐氏不知椒成樹之誤。○按《通志》廣東椒有蔓生者。《眞臘風土記》胡椒纒藤而生。則草木可以用。。
English
pepper, sp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