檃
拼音:yǐn 注音:ㄧㄣˇ
部首:木 部外筆畫:12 總筆畫: 16
簡體部首:木 簡體部外筆畫: 12 簡體總筆畫: 16
繁體部首: 木 繁體部外筆畫: 13 繁體總筆畫: 17
五筆86/98: BEAS 倉頡: NSD 鄭碼: YPXF
筆順編號:5234431215111234 四角號碼:72904 UNICODE:6A83
基本字義
yǐn ㄧㄣˇ
- 〔~栝(kuò)〕a.矯正竹木彎曲或使成形的器具,如“故枸木必將待~~烝矯然后直。”b.(就原有的文章、著作)剪裁改寫。均亦作“檃括”、“隱栝”。
方言集匯
- 粵語:jan2
- 客家話:[梅縣腔]jun3[海陸豐腔]run3rin1[臺灣四縣腔]jun3jin1
詳細解釋
櫽 yǐn
《康熙字典》
- 《辰集中》《木字部》 ·檃 ·康熙筆畫:17 ·部外筆畫:13
- 《唐韻》於謹切《集韻》倚謹切,音隱。本作櫽。《說文》桰也。《註》正邪曲之器,楺曲者曰檃,正方者曰桰。《荀子·性惡篇》構木,必待檃栝烝矯然後直。《淮南子·脩務訓》其曲中規,檃栝之力。 又與隱同。《後漢·鄧訓傳》考量隱栝。 又《韻會》於靳切,音。義同。*考證:〔《淮南子·務脩訓》〕 謹照原書務脩訓改脩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