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

拼音: gǎn   注音: ㄍㄢˇ

部首:   部外筆畫: 7   總筆畫: 11

簡體部首:   簡體部外筆畫:7   簡體總筆畫: 11

繁體部首:   繁體部外筆畫:8   繁體總筆畫:12

五筆86/98:NBTY   倉頡: MJOK   鄭碼: XCMO   電碼: 2413

筆順編號:51221113134   四角號碼: 18440   UNICODE:6562



基本字義

gǎn   ㄍㄢˇ
  1. 有勇氣,有膽量:勇~。果~。~闖。~死隊。~作~為。~怒而不~言。
  2. 謙辭,“不敢”的簡稱,冒昧的意思:~問。~請。~煩。
  3. 方言,莫非:~許。~怕。~是哥哥回來了?

英漢互譯

be certain   bold   courageous   dare  

方言集匯

  • 粵語:gam2
  • 客家話:[梅縣腔]gam3[臺灣四縣腔]gam3giam3[客英字典]gam3[海陸豐腔]gam3giam3[東莞腔]gam3[沙頭角腔]gam3[客語拼音字匯]gam3[陸豐腔]gam3[寶安腔]gam3

詳細解釋

  • gǎn

〈形〉

  1. (會意。本義:勇敢,有膽量) 同本義 [bold;courageous]
    1. 敢,進取也。——《說文》
    2. 敢,勇也。——《廣雅》
    3. 信理遂惔謂之敢。——《賈子道術》
    4. 潔廉而果敢者也。——《大戴禮記·文王官人》。注:“不憂不懼也。”
    5. 天下有中敢直其身。——《荀子·性惡》
    6. 剛毅勇敢不以傷人。——《荀子·非十二子》
    7. 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賈誼《過秦論》
    8. 襲與 凌統俱為前部,各將敢死百人。——《三國志·董襲傳》
    9. 于是平原君從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2. 又如:敢毅(勇敢剛毅);敢士(勇士);敢直(果敢正直);敢勇(果敢英勇);敢斷(果敢決斷)

詞性變化

  • gǎn

〈動〉

  1. 有膽量做某種事情 [dare to]
    1. 鄉之行劫縛者,側目莫敢過其門。——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
    2. 寡人帥不腆吳國之役,遵汶之上,不敢左右,唯好之故。——《國語·吳語》
    3. 人不敢與忤視。——《戰國策·燕策》
    4. 人人自以為必死,然畏愬,莫敢違。——《資治通鑒·唐紀》
  2. 又如:敢說;敢想;敢干;敢士(敢死之士);敢勇當先(勇于承擔責任)
  • gǎn

〈副〉

  1. 〈方〉∶莫非;大概;恐怕 [can it be possible that]。如:敢不(說不定);敢此(莫非);敢莫是(莫非是,難道是);敢道(難道,莫不是);敢怕(恐怕,或許)
  2. 自然,當然 [of course]。如:敢仔(當然,自然);敢仔好(敢情好;求之不得);敢只(當然)
  3. 謙詞,自言冒昧 [venture]
    1. 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于敝邑,敢犒從者。——《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4. 又如:敢言;敢請;我敢預言;敢問(請問;相問)
  5. 豈敢;哪敢 [would not dare;I don't deserve such honour]
    1. 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 感荷君子德,恍若乘朽棧。——韓愈《贈張籍》
    3.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以效龜蛇之誠。——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6. 大約 [about]
    1. 你子母二位敢未打火——《水滸傳》

《康熙字典》

  • 《卯集下》《攴字部》 ·敢 ·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8
  •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覽切,音。《說文》進取也。《九經字樣》從。,上下相付持也。隷變作敢。《書·益稷》誰敢不讓,敢不敬應。又《盤庚》敢恭生生。《疏》有人果敢奉用進進於善言,好善不倦也。 又《儀禮·士虞禮》敢用絜牲剛鬣。《註》敢,冒昧之辭。《疏》凡言敢者,皆是以觸尊,不自明之意。 又《博雅》敢,衂也。《廣韻》勇也,犯也。《增韻》忍爲也。

English

to dare, venture; bold, brave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TA5MTU=.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