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義
zān ㄗㄢˉ
- 用來綰住頭發的一種首飾,古代亦用以把帽子別在頭發上:~子。金~。玉~。~纓(做官者顯貴之稱)。~紳。
- 插,戴:~戴。~菊。~筆(古人朝見,插筆于冠,以備記事)。~笏(古代笏以記事,簪筆以備寫,臣僚奏事執笏簪筆。故亦稱做官)。
英漢互譯
hairpin
方言集匯
- 粵語:zaam1
- 客家話:[海陸豐腔]zam1[陸豐腔]zam1[沙頭角腔]zam1[客英字典]zam1[臺灣四縣腔]zam1[梅縣腔]zam1[寶安腔]zam1[東莞腔]sun3[客語拼音字匯]zam1
詳細解釋
簮 zān〈名〉
- (形聲。從竹,賛( zǎn)聲。古文字形,象針形頭飾形。本義:簪子。古人用來插定發髻或連冠于發的一種長針) 同本義 [hairpin]
- 周主亡玉簪,令吏求之,三日不能得也。——《韓非子》
-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春望》
- 又如:簪冕(冠簪與冕服);簪紱(簪,冠簪;紱,絲制的帽帶);簪裾(古時顯貴所穿著的服飾);簪纓縉紳(比喻仕宦之人)
詞性變化
〈動〉
- 插戴在頭上 [wear in one’s hair]
- 西門豹簪筆磬折,向 河立待良久。——《史記·滑稽列傳》
- 乃簪一花。——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 又如:簪朵(猶簪花,戴花);簪掛(簪花掛彩);簪星曳月(形容佩帶光彩耀眼);簪冠(插簪于冠);簪花(戴花);簪菊(古人習俗,于重陽節插戴菊花以避邪延年)
- 連綴 [stitch meet]
- 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儀禮·士喪禮》
- 又如:簪合(折簪重合。指女子喪夫后再遇意中人而結為夫婦);簪蒿席草(以蒿作簪,以草為席。形容生活艱苦)
《康熙字典》
- 《未集上》《竹字部》 ·簪 ·康熙筆畫:18 ·部外筆畫:12
- 〔古文〕兂《廣韻》側吟切《集韻》《韻會》緇岑切《正韻》緇深切,音。首筓也。《釋名》簪,兓也,連冠于髮也。又也,因形名之也。 又《廣韻》作含切《集韻》《韻會》《正韻》祖含切,音鐕。義同。 又疾也。《易·豫卦》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疏》簪,疾也。以信待之,則羣朋合聚,而疾來也。 又《前漢·百官表》爵一級曰公士,二上造,三簪嫋裊。《註》師古曰:以組帶馬曰裊。簪裊者,言飾此馬也。 又《集韻》子感切,音昝。《易》朋盍簪。王肅讀。 又徂官切。《易》朋盍簪。李鼎祚曰:簪舊讀作攢。 《集韻》或作、篸。*考證:〔《易·豫卦》《註》簪,疾也。以信待之,則羣朋合聚,而疾求也。〕 謹照原文註改疏。求改來。
English
hairpin, clasp; wear in h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