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

拼音:   bāi   注音:ㄅㄛˋ ㄅㄞ

部首:   部外筆畫:13   總筆畫:17

五筆86/98: NKUR   倉頡:SJQ   鄭碼:XMSM   電碼:2353

筆順編號: 51325141431123112   四角號碼:70502   UNICODE:64D8



基本字義

  ㄅㄛˋ
  1. 大拇指:~畫(計劃,布置。亦作“擘劃”)。~窠(指在印章或石碑上用直線劃出來的方格子,以使刻寫的字整齊)。巨~(喻杰出的人物)。~肌分理(喻分析事理很縝密)。

方言集匯

  • 粵語:maak3
  • 客家話:[寶安腔]mak7pit7bak7[東莞腔]mak7[臺灣四縣腔]phit7piak7[梅縣腔]mak8mak7bak7[海陸豐腔]piak7pit7[客英字典]bak7pit7mak7[客語拼音字匯]bag5

詳細解釋

〈名〉

  1. (形聲。從手,辟聲。本義:大拇指) 同本義 [thumb]
    1. 于齊國之士,吾必以 仲子為巨擘焉。——《孟子·滕文公下》
  2. 又如:擘指(大拇指)

詞性變化

擗 bò〈動〉

  1. 分開;剖裂 [open;divide]
    1. 乃擘青天而飛去。——唐· 李朝威《柳毅傳》
  2. 又如:擘開(裂開,切開);擘窠書(大字的通稱口擘窠,原指篆刻印章時加以分格,以便勻排);擘析(分析,剖析)
  3. 撥彈琴弦的指法。用拇指抬弦稱擘。引申為彈奏 [play]
    1. 若論彈琴擘阮,前后絕倫。——董解元《西廂記》
  4. 又如:擘阮(謂彈琴)
  5. 砍,劈擊 [cut]。如:擘面(撲面,迎面);擘頭子(劈頭) 擗
  6. 另見 pǐ

《康熙字典》

  • 《卯集中》《手字部》 ·擘 ·康熙筆畫:17 ·部外筆畫:13
  •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博厄切,音蘗。《說文》撝也。《廣韻》分擘也。《禮·內則》塗皆乾擘之。《疏》擘,去。乾,塗也。《李白詩》巨靈擘太華。 又《說文》大指也。《孟子》吾必以仲子爲巨擘焉。 又挽擘也。弓弩手張曰擘,足踏曰蹶。 又《揚子·方言》擘,楚謂之紉。 又《集韻》蒲歷切,音甓。亦大指也。 又《韻會》《正韻》毗亦切。與擗同。《六書故》借用捭。

說文解字

  • 《卷十二》《手部》 ·擘
  • 撝也。從手辟聲。博戹切

English

thumb; break, tear open, rip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TE0OTM=.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