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拼音:yīn   yān   yǐn   注音:ㄧㄣ ㄧㄢ ㄧㄣˇ

部首:   部外筆畫:6   總筆畫: 10

五筆86/98: RVNC   倉頡:HSHNE   鄭碼:PDYQ   電碼: 3009

筆順編號:3351153554   四角號碼:27247   UNICODE:6BB7



基本字義

yīn   ㄧㄣˉ
  1. 富裕,富足:~實。~阜。~富。
  2. 深厚,懇切:情意甚~。~切。~勤。
  3. 眾,多:“士與女,~其盈矣”。
  4. 盛,大:~祭。
  5. 中國朝代名,商代的后期,由盤庚起稱“殷”:~墟。
  6. 姓。

英漢互譯

abundant   ardent   blackish red   eager   rich  

方言集匯

  • 粵語:jan1jan2jin1
  • 客家話:[寶安腔]jin1[客英字典]jin1[臺灣四縣腔]jin1jen1[梅縣腔]jin1[陸豐腔]jin1[客語拼音字匯]yin1[海陸豐腔]rin1ren1[東莞腔]jin1

詳細解釋

  • yān

〈形〉

  1. 黑紅色[blackish red]。如:殷妍(紅艷);殷殷(殷紅的樣子)
  2. 另見 yīn

詞性變化

  • yīn

〈名〉

  1. 殷朝 [Yin Dynasty]。公元前14世紀到公元前11世紀,是商代遷都于殷(今河南省安陽市西北小屯村)后改用的稱號
    1. 殷周之世。——《韓非子·五蠹》
  2. 又如:殷士(殷人);殷正(殷歷正月。相當于農歷十一月);殷冬(舊歷十一月);殷民(殷商的百姓。亦指殷代遺民);殷宗(殷人的宗祀。指殷朝);殷契(殷墟書契的省稱,即殷商甲骨文字);殷理(刑法);殷虛(殷墟);殷見(殷同。周代各方諸侯于一年四季分批朝見天子);殷國(周代天子在侯國行殷見之禮);殷歷(起于周末而傳于漢初的六種古歷之一;亦指殷商時所用歷法)
  3. 古都邑名 [Yin city],在今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商的第十代君王盤庚遷都于此。后世稱為“殷墟”
  4. 深厚的情意 [deep feeling;profound friendship]
    1. 有懷載殷。——張昭遠《舊唐書》
  5. 另見 yān

《康熙字典》

  • 《辰集下》《殳字部》 ·殷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6
  • 《唐韻》於身切《集韻》《韻會》於巾切,音咽。《說文》作樂之盛稱殷。《易·豫卦》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 又凡盛皆曰殷。《書·洛誥》肇稱殷禮,祀于新邑。又《呂》三后成功,惟殷于民。 又《爾雅·釋言》殷,中也,正也。《書·堯典》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宵中星虛,以殷仲秋。《傳》殷,正也,以正春秋之氣節。鄭曰:殷,中也。春分,陽之中。秋分,隂之中。又《禹貢》九江孔殷。《正義曰》言甚得地勢之中也。 又衆也。《詩·鄭風》殷其盈矣。《周禮·天官》陳其殷,置其輔。又《春官·大宗伯》殷見曰同,殷覜曰視。《傳》《註》俱訓衆。 又大也。《禮·曾子問》服除而後殷祭。《疏》殷,大也。大祭謂之殷祭。《莊子·山木篇》翼殷不逝,目大不覩。《註》翼大逝難,目大視希,故不見人。 又當也。《史記·天官書》衡殷中州河、濟之閒。《正義曰》衡,北斗衡也。殷,當也。言斗衡當黃河、濟水之閒地。 又國號。《史記》契始封商,後盤庚遷都殷墟,改號曰殷。《書傳》殷,亳之別名,在河南。 又姓。《史記·殷本紀》其後分封,以國爲姓,有殷氏,北殷氏。又齊人言殷聲如衣。今姓有衣者,殷之胄。見《禮記註疏》。 又《爾雅·釋訓》殷殷,憂也。《詩·邶風》憂心殷殷。《釋文》殷,於巾切,又音隱。 又俗謂周致爲殷勤,別作慇。 又《集韻》倚謹切《正韻》於謹切,音隱。雷發聲也。《詩·召南》殷其雷,在南山之陽。或從石作磤。 又殷殷,盛貌。《史記·蘇秦傳》輷輷殷殷,若有三軍之衆。《揚雄·羽獵賦》殷殷軫軫。 又《集韻》《韻會》於靳切。音。《莊子·外物篇》其不殷非天之罪。《註》殷,當也,中也。○按當與中皆去聲讀。又《廣韻》《正韻》烏閑切《集韻》於閑切《韻會》幺閑切,音黫。赤黑色也。《左傳·成二年》左輪朱殷。《杜註》血色久則殷。殷,音近煙。今人以赤黑爲殷色。《杜甫詩》曾閃朱旗北斗殷。《白居易詩》白珠垂露凝,赤珠滴血殷。俱讀黫yān。

說文解字

  • 《卷八》《部》 ·殷
  • 作樂之盛稱殷。從從殳。《易》曰:“殷薦之上帝。”於身切

文二


English

many, great; abundant, flourishing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TE1MDQ=.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