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

拼音:shān 注音:ㄕㄢ

部首:  部外筆畫:5 總筆畫: 9

簡體部首: 簡體部外筆畫: 5 簡體總筆畫: 9

繁體部首:

五筆86/98:GMMG 倉頡: MGBT 鄭碼:CQQA 電碼:3790

筆順編號: 112135351 四角號碼: 17140 UNICODE:73CA



基本字義

shān   ㄕㄢˉ
  1. 〔~瑚〕由一種叫珊瑚蟲的腔腸動物的外骨骼聚集而成。用“珊瑚”喻珍奇之物或人才,如“鐵網~~”(喻搜羅珍奇之物或人才)。
  2. 〔~~〕a.形容衣裙玉佩的聲音;b.搖曳多姿的樣子。

方言集匯

  • 粵語:saan1
  • 客家話:[臺灣四縣腔]san1[客英字典]san1[海陸豐腔]san1[東莞腔]san1[梅縣腔]san1[客語拼音字匯]san1[寶安腔]san1

詳細解釋

珊 shān


《康熙字典》

  • 《午集上》《玉字部》 ·珊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5
  • 《唐韻》蘇干切《集韻》《韻會》相干切《正韻》師姦切,音。《說文》珊瑚,生於海,或生於山。《徐曰》珊瑚,石也。或靑或紅,高一二尺,裹以繒帛,燒之不熱,蓋生海島之根,亦可刻琢爲器,爲樹者乃交柯可愛。《本草》珊瑚樹紅油色者,細縱文,如鉛丹色者,無縱文。入藥,紅油色者良。生海中磐石上,白如菌,一歲變黃,二歲變赤,枝幹交錯,高三四尺。今廣州亦有之,明潤如紅玉,中有孔,亦有無孔者,枝柯多者爲上。李時珍曰:生海底,五七株成林,謂之珊瑚林。居水中直而軟,見風則曲而堅,變紅色。漢趙佗謂之火樹是也。亦有黑色,碧色者。碧色者亦良。《前漢·司馬相如傳》珊瑚叢生。《註》珊瑚生水底石邊,大者樹高三尺餘,枝格交錯無有華。 又《史記·司馬相如傳》媻珊勃窣上金隄。《註》索隱曰:媻珊,匍匐上下也。 又《韻會》珊珊,佩聲。《杜甫詩》自是秦樓厭鄭谷,時聞雜佩聲珊珊。 又《魏文帝·釣竿行》釣竿何珊珊,魚尾何簁簁。 又《韻會》闌珊,彫散貌。《李後主詞》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又《集韻》桑葛切,音。珊瑚之珊亦讀入聲。 又《韻補》葉相然切,音仙。《宋玉·神女賦》宜高殿以廣意兮,翼放縱而綽寬。動霧縠以徐步兮,拂墀聲之珊珊。*考證:〔漢趙陀謂之火樹是也。〕 謹照本草原文趙陀改趙佗。

說文解字

  • 《卷一》《玉部》 ·珊
  • 珊瑚,色赤,生於海,或生於山。從玉,刪省聲。穌干切

English

coral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TE2NjQ=.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