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義
nǎn ㄋㄢˇ
- 方言,稱牛肚上和近肋處的松軟肌肉,亦指用這種肉做成的菜肴。
- 用調味品浸漬肉類以備炙食。
方言集匯
- 粵語:naam4naam5
- 客家話:[海陸豐腔]nam3[客英字典]nam5[臺灣四縣腔]nam3[梅縣腔]ngem5nam1nem2[寶安腔]lam5[客語拼音字匯]nam1
詳細解釋
〈名〉
- 干肉 [dried meat]
- 腩,脯也。——《廣雅》
- 牛肚子上的松軟肌肉或用以做成的菜肴 [sirloin;tenderloin]。如:牛腩
詞性變化
〈動〉用調味品浸漬肉類以備炙食 [(of meat) dip in condiments]
- 亦以鹽、豉汁腩之。——《齊民要術》
《康熙字典》
- 《未集下》《肉字部》 ·腩 ·康熙筆畫:15 ·部外筆畫:9
- 《廣韻》奴感切《集韻》乃感切,南上聲。《廣韻》煮肉。《集韻》也。《齊民要術》有腩炙法,鹽醃也。《博雅》腩,脯也。 又《集韻》徒南切,音覃。義同。
English
(Cant.) fatty meat on a cow's belly; abdomen; to boil m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