盍
拼音: hé 注音:ㄏㄜˊ
部首: 皿 部外筆畫: 5 總筆畫: 10
五筆86/98:FCLF 倉頡: GIBT 鄭碼:BZLK 電碼: 4137
筆順編號: 1215425221 四角號碼:40102 UNICODE:76CD
基本字義
hé ㄏㄜˊ
- 何不,表示反問或疑問:“~各言爾志?”
- 何故,為何:“~不出從乎?君將有行”。
- 合,聚合:~簪(“勿疑朋~~。”意思是待人不疑心,朋友就會聚合而疾來)。
方言集匯
- 粵語:hap6
- 客家話:[客英字典]hap8[海陸豐腔]hap8[梅縣腔]hap8[臺灣四縣腔]hap8[寶安腔]hap8[客語拼音字匯]hab6
詳細解釋
盇 hé〈動〉
- (會意。本作“盇”,從血,從大。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皿中有血而上覆之,覆必大于下,故從大。”本義:覆蓋) 合 [gather]
- 盍簪喧櫪馬,列炬散林鴉。——杜甫《杜位宅守歲》
- 又如:盍簪(友人聚會;朋友);盍朋簪(朋友聚會);盍徹(施行仁政)
詞性變化
〈副〉
- 何不(盍是“何不”的合音) [why not]
- 盍,何不也。——《玉篇》
- 盍請濟師于王——《左傳·桓公十一年》
- 子盍從眾——《左傳·成公六年》
- 子盍詰盜——《左傳·襄公二十一年》
- 盍殺我——《國語·晉語一》
- 盍反其本。——《孟子·梁惠王上》
- 祭酒計甚善,王盍用之——《新唐書》
- 盍馳往油畫院。——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 為何;什么;怎么 [why]
- 盍不為行——《莊子·盜跖》
- 又如:盍如(何如)
《康熙字典》
- 《午集中》《皿字部》 ·盍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5
- 《唐韻》胡臘切《集韻》《韻會》轄臘切《正韻》胡閤切。與盇同。《說文》覆也。《爾雅·釋詁》合也。《易·豫卦》朋盍簪。《疏》羣朋合聚而疾來也。 又何不也。《左傳·桓十一年》盍請濟師於王。《論語》盍各言爾志。 又《魏略·西域傳》氐人分竄山谷閒,其種非一,自相號曰盍稚。 又姓。宋盍著,嘉七年,以殿中丞知常熟縣事。 又《韻會》或作蓋。《詩·小雅》蓋云歸處。《孟子》則蓋反其本矣。 又《集韻》丘葛切,音渴。盍旦,鳥名。《禮·坊記》詩云:相彼盍旦,尚猶患之。《註》夜鳴求旦之鳥。《集韻》與曷鶡同。 又《集韻》丘蓋切,音嘅。義同。 《字彙補》別作,非。*考證:〔《易·豫卦》朋盍簪。《疏》羣朋合聚而疾求也。〕 謹照原文求改來。
English
what why n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