盩
拼音: zhōu chóu 注音: ㄓㄡ ㄔㄡˊ
部首:皿 部外筆畫: 12 總筆畫:17
五筆86/98:FUFL 倉頡: GKBT 鄭碼: BUML 電碼:4154
筆順編號: 12143112313425221 四角號碼:48102 UNICODE: 76E9
基本字義
zhōu ㄓㄡˉ
- 〔~厔(zhì)〕縣名,在中國陜西省。今作周至。
方言集匯
詳細解釋
〈形〉
- 山或水盤曲貌。 [bent]。如:盩厔(山水盤曲的樣子)
- 乖;悖 [perrerse;eccentric]。如:盩戾(乖戾,悖謬);盩電(乖戾暴躁)
《康熙字典》
- 《午集中》《皿字部》 ·盩 ·康熙筆畫:17 ·部外筆畫:12
- 《唐韻》《集韻》《韻會》張流切,音輈。《說文》引擊也。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右扶風有盩厔縣,今屬陝西西安府。《正字通》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因以名縣。 又《集韻》直祐切,音胄。《詩傳》諸盩,太王古公父名。 又《集韻》留切,胄平聲。義同。 又《字彙補》古抽字。《呂氏春秋》涉血盩肝以求之。 《說文》本作,從攴,見血也。《字彙》誤載皿部。又譌作,分二音二義,非。《字彙補》譌作,尤非。
說文解字
- 《卷十》《幸部》 ·
- 引擊也。從幸、攴,見血也。扶風有盩厔縣。張流切
English
cal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