瞽

拼音:   注音: ㄍㄨˇ

部首:   部外筆畫:13   總筆畫: 18

五筆86/98:FKUH   倉頡: GEBU   鄭碼: BJXL   電碼: 4233

筆順編號: 121251431125425111   四角號碼: 44604   UNICODE: 77BD



基本字義

  ㄍㄨˇ
  1. 盲人,瞎子:“離婁微睇兮,~以為無明。”
  2. 瞎:~者。
  3. 古代樂師。
  4. 不達事理;沒有見識;“棄老取少謂之~。”

方言集匯

  • 粵語:gu2
  • 客家話:[客英字典]gu3[臺灣四縣腔]gu3[寶安腔]gu3[海陸豐腔]gu3[梅縣腔]gu3[客語拼音字匯]gu3

詳細解釋

〈形〉

  1. (形聲。從目,鼓聲。本義:瞎眼)
  2. 同本義(雖瞎但有眼珠) [blind]
    1. 瞽,目但有朕也。——《說文》
    2. 瞽子。——《書·堯典》。傳:“無目曰瞽。”
    3. 瞽者仰視而不見星。——《荀子·解蔽》
    4. 將衒外以惑愚瞽也。——明· 劉基《賣柑者言》
  3. 又如:瞽目(眼睛瞎;盲人);瞽者(眼睛失明的人);瞽曠(指師曠);瞽目先生(說書盲人)
  4. 沒有識別力 [stupid]
    1. 未見顏色而言,謖之瞽。——《論語·季氏》
    2. 是猶蟪蛄不識春秋,朝菌不知晦朔遽以不變名之,真瞽說也。——[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5. 又如:瞽說(瞎說);瞽言

詞性變化

〈名〉

  1. 古代樂師。古代以目盲者為樂官,故為樂官的代稱 [ancient musician]
    1. 瞽奏鼓,嗇夫馳,庶人走。——《書·胤征》
    2. 瞽者無以與平文章之觀。——《莊子·逍遙游》
  2. 通“鼓”。樂器。圓柱形中空,兩面蒙皮,擊之發聲 [drum]
    1. 詔來瞽皋舞。——《周禮·春官·樂師》

《康熙字典》

  • 《午集中》《目字部》 ·瞽 ·康熙筆畫:18 ·部外筆畫:13
  • 《唐韻》公戸切《集韻》《韻會》果五切《正韻》公五切,音古。《說文》目但有朕也。《博雅》盲也。《釋名》鼓也。瞑瞑然目平合於鼓皮也。《周禮·春官·瞽矇註》無目眹謂之瞽。《莊子·逍遙遊》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 又瞽,樂官也。《書·胤征》瞽奏鼓。《詩·周頌》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註》目無明則耳聰,使爲樂官,名之曰瞽,因所掌而命名也。 又御瞽,侍御樂工也。《禮·玉藻》御瞽幾聲之上下。 又學名。《禮·明堂位》瞽宗,殷學也。《註》樂師,瞽矇之所宗,故謂瞽宗。《周禮·春官·大司樂》樂祖祭於瞽宗。 又舜父名瞽瞍。《書·堯典》瞽子。《傳》無目曰瞽。舜父有目不能分別好惡,故時人謂之瞽,配字曰瞍,又通作鼓。《前漢·古今人表》鼓叜蟜牛子生舜。

說文解字

  • 《卷四》《目部》 ·瞽
  • 目但有眹也。從目鼓聲。公戶切

English

blind; blind musician; stupid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TMzNzA=.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