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義
zēng ㄗㄥˉ
- 古代用來射鳥的拴著絲繩的短箭:“~矢、茀矢,用諸弋射。”
- 泛指短箭:“帝俊賜羿彤弓素~,以扶下國。”
方言集匯
- 粵語:zang1
- 客家話:[海陸豐腔]zen1[客英字典]zen1[臺灣四縣腔]zen1[梅縣腔]zen1
詳細解釋
〈名〉
- (形聲。從矢,曾聲。矢指箭。本義:古代射鳥用的拴著絲繩的箭)
- 同本義 [arrow for shooting birds]
- 矰,矰射矢也。——《說文》
- 矰,箭也。——《廣雅》
- 矰矢矰矢用諸矰射。——《周禮·司弓矢》
- 宛路之矰。——《呂氏春秋·直諫》
- 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史記》
- 又如:矰矢(箭名。古代八矢之一,用以射飛鳥);矰矰(用絲繩系住石制箭頭的射鳥工具)
- 短箭 [short arrow]
- 萬人以為方陣,皆白裳、白矰、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國語》
- 又如:矰弋(矰矰,矰繳。系有絲繩、弋射飛鳥的短箭。比喻暗害人的手段)
《康熙字典》
- 《午集中》《矢字部》 ·矰 ·康熙筆畫:17 ·部外筆畫:12
- 《唐韻》作滕切《集韻》《韻會》咨騰切《正韻》咨登切,音增。《說文》隿矢也。《玉篇》結繳於矢也。《周禮·夏官》矰矢用諸弋射。《註》矰,高也,可以弋飛鳥。《史記·老子傳》飛者可以爲矰。《班固·西都賦》矰繳相纏。《吳越春秋》吳師中軍素羽之矰,左軍朱羽之矰,右軍烏羽之矰。《註》矰,短矢。韋昭曰:矢名。 又《韻會》通作繒。《三輔黃圖》佽飛具繒繳,以射鳧鴈。《註》箭有綸曰繒繳,卽綸也。 《集韻》或作。
說文解字
English
arrow with attached silk c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