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義
dǎo ㄉㄠˇ
- 豎立的東西躺下來:摔~。墻~了。~塌。~臺。打~。臥~。
- 對調,轉移,更換,改換:~手。~換。~車。~賣。~倉。~戈。
英漢互譯
close down collapse converse fall inverse move backward pour
方言集匯
- 粵語:dou2dou3
- 客家話:[東莞腔]dau3[梅縣腔]dau3[陸豐腔]do5do3[客語拼音字匯]dau3dau4do3do4[海陸豐腔]do3do5dau3dau5[客英字典]dau3dau5[臺灣四縣腔]do3do5dau3dau5[沙頭角腔]dau3[寶安腔]dau3
- dau[梅縣腔]dau3
- 潮州話:〖do2(tó)dao2(táu)〗〖do3(tò)〗
詳細解釋
〈動〉
- (形聲。從人,到聲。本義:倒下)
- 同本義 [fall]
- 對此欲倒東南傾。——唐·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 又如:倒頭(躺下睡覺;死亡);倒路(亦路倒。死在路上);倒卓(倒栽);倒斷(山倒鎖斷);倒指(屈指,屈指計算);倒路死(詛咒人死在路上);倒床(臥倒在床上)
- 失敗,敗落[fail;be on the decline]
- 于今日卿等門戶倒矣。——《三國志·曹爽傳》
- 又如:倒灶(倒霉);倒扁兒(向人挪借錢財或貨以應急需);倒滿(倒霉;晦氣)
- 導致法律上的破產 [bankrupt]。如:銀行倒了;倒賬(倒閉,破產);倒盆(倒閉);倒風(大批倒閉)
- 移動;替換 [move;replace]。如:顛倒是非;顛倒黑白;顛三倒四;傾箱倒篋;排山倒海;倒票(倒換銀票);倒替(輪換);倒包(冒名頂替)
- 停止;中斷 [stop]。如:倒斷(倒頓。休止,間斷,完結;決斷;了斷;清楚)
- 坍塌;垮臺 [collapse]
-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 又如: 倒口子(決口);倒潰(倒塌崩潰);倒壞(倒塌崩壞)
- 將貨物或商店企業作價給人 [sell out]
- 我東頭街上談家當鋪折了本,要倒于人。——《儒林外史》
- 又如:倒盤(把全店存貨作價盤售);倒本(賺回本錢)
- 另見 dào
詞性變化
〈副〉
- 表示跟一般情理相反 [on the contrary;instead]
- 不曾與天下分憂,倒來苦害俺這里百姓。——《陳州糶米》
- 又如:倒不得(豈肯);妹妹倒比姐姐高
- 表示跟事實相反 [indicating the notion that the matter is not as one thinks]。如:你說得倒簡單,你試試看
- 表示出乎意料 [indicating unexpectedness]。如:有這樣的事我倒要聽聽(表示不相信)
- 表示讓步 [indicating concession]。前一小句與后一小句之間常用“就是、可是、但是、不過”等呼應。如:質量倒挺好,就是價錢貴點兒
- 用于追問或催促 [indicating an urging or questioning]。如:你倒說說看
- 另見 dǎo
《康熙字典》
- 《子集中》《人字部》 ·倒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8
- 《廣韻》《正韻》都皓切《集韻》《韻會》覩老切,刀上聲。什也。 又絕倒,極笑也。《晉書·衞玠傳》王澄有高名,每聞玠言,輒歎息絕倒。 又傾倒。《杜甫詩》志士懷感傷,心胷已傾倒。 又潦倒。《北魏書·崔瞻傳》魏天保以後重吏事,謂容止蘊藉者爲潦倒。瞻終不改。 又《揚子·方言》大袴謂之倒頓。《註》今雹袴也。 又《集韻》《韻會》刀號切《正韻》都導切,音到。《詩·齊風》顚之倒之,自公召之。《禮·喪大記》小斂之衣,祭服不倒。《註》死者所用衣,多不盡著,有倒者,惟祭服尊其領,不倒也。《韓非子·難言篇》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賢聖莫能聽。 又葉董五切,音覩。《季尤平樂觀賦》或以馳騁,覆車顚倒。烏獲扛鼎,千鈞若羽。 又葉都故切,音妒。《焦氏·易林》衣裳顚倒,爲王來呼。呼去聲。
說文解字
English
fall over; lie down; take tur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