蚼

拼音:gǒu   qú   xù   注音: ㄍㄡˇ ㄑㄩˊ ㄒㄩˋ

部首:   部外筆畫:5   總筆畫: 11

五筆86/98: JQKG   倉頡: LIPR   鄭碼: IRJ  

筆順編號:25121435251   四角號碼:57120   UNICODE:86BC



基本字義

gǒu   ㄍㄡˇ
  1. 〔~犬〕古書上說的一種食人的獸。

《康熙字典》

  • 《申集中》《蟲字部》 ·蚼 ·康熙筆畫:11 ·部外筆畫:5
  • 《集韻》舉后切,音茍。《說文》北方有蚼犬,食人。 又恭于切,音拘。蚼蛘,蚍蜉也。《博雅》蚍蜉,齊、魯之閒謂之蚼蟓,梁、益之閒謂之元蚼。《郭註》音駒。 又權于切,音劬。原蠶,其蛹蝰蚼。 又《唐韻》呼后切,音吼。義與蚍蜉同。 或作。

說文解字

  • 《卷十三》《蟲部》 ·蚼
  • 北方肓蚼犬,食人。從蟲句聲。古厚切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TQ2ODQ=.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