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

拼音:   há   注音:ㄍㄜˊ ㄏㄚˊ

部首:   部外筆畫: 6   總筆畫: 12

五筆86/98: JWGK   倉頡:LIOMR   鄭碼: IOAJ   電碼:5756

筆順編號: 251214341251   四角號碼: 58161   UNICODE: 86E4



基本字義

  ㄍㄜˊ
  1. 〔~蜊〕軟體動物,殼形卵圓,色淡褐,稍有輪紋,內白色,棲淺海沙中,肉可食。
  2. 〔文~〕軟體動物,略呈三角形,棲近海沙泥中,有黑白兩種,幼時稱“棋子蛤”。
  3. 〔~蚧〕爬行動物,土黃色,像壁虎,頭大,尾部灰色,有紅色斑點。中醫用作強壯劑。

英漢互譯

clam  

方言集匯

  • 粵語:gaap3gap3haa4
  • 客家話:[梅縣腔]kap7gap7gop7[陸豐腔]ham1[海陸豐腔]gap7kap7ha2[臺灣四縣腔]gap7kap7ha2[客英字典]kap7gap7[寶安腔]gap7kap7
  • ha2[東莞腔]gap7[客語拼音字匯]ha1kab6

詳細解釋

〈名〉

  1. (形聲。從蟲,合聲。本義:蛤蜊) 同本義。產于淺海泥沙中,也可以人工養殖。肉可食 [clam]
    1. 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惡臭而傷腹胃,民多疾病。——《韓非子·五蠹》
  2. 又如:蛤子(小蛤蜊);蛤蟹(蛤蜊與螃蟹);蛤灰(以蚌蛤殼燒成的灰);蛤像(蛤蠣的佛像);蛤蠣(即蛤蜊)
  3. 另見 há

《康熙字典》

  • 《申集中》《蟲字部》 ·蛤 ·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6
  • 《唐韻》《正韻》古沓切《韻會》葛合切,音鴿。《玉篇》蚌蛤也。《禮·月令》雀入大水爲蛤。《國語註》小曰蛤,大曰蜃。《前漢·地理志》果蓏蠃蛤,食物常足。《註》似蚌而圓。《大戴禮》蚌蛤龜珠,與月盈虧。 又魁蛤。《韻會》一名復累,老服翼所化。 又文蛤。《夢溪筆談》文蛤卽吳人所食花蛤也。 又靈蛤。《酉陽雜俎》仙藥有白水靈蛤。 又萬年蛤。《飛燕外傳》眞臘夷獻萬年蛤。 又山蛤。《本草》在山石中藏蟄,似蝦蟇而大,黃色,能吞氣飮風露。 又蝦蛤,獸名。《司馬相如·上林賦》格蝦蛤,鋋猛氏。 又蛤魚,蛙名。《本草》蛙小其聲曰蛤,俗名石鴨,所謂蛤子也。《韓愈詩》蛤卽是蝦蟇,同實浪異名。 又蛤解。《揚子·方言》桂林之中,守宮大而能鳴,謂之蛤解。詳蚧字註。 又蛤蜊,見蜊字註。 《韻會》作,從蟲合聲。

English

clam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TQ2OTE=.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